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互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05:04
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的研究较少,评价主体的识别、分类以及互动关系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科学的选择评价主体,研究主体互动关系有助于得到客观真实的评价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分析,总结得到评价主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等概念做出界定,总结了文献计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和指标,总结了社会网络分析中关键指标的计算公式及对应含义。第二个部分通过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归纳了有关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利益相关者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研究热点。通过文献分析法,得到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利益相关者的初始集合,分析利益相关者与评价主体的联系识别出评价主体的集合。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评价主体在三个细分维度的得分情况,对重大基础设施工程的评价主体进行分类,分析评价主体的特征。第三个部分根据主体的识别及分类情况,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通过调查分析的方式,借助UCINET6软件构建了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的多维社会网...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分析
2.1.1 重大工程概念的界定
2.1.2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
2.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2.3 文献计量分析法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2.3.2 文献共被引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2.4.1 密度和中心势
2.4.2 中心度分析
2.4.3 结构洞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识别与分析
3.1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初始集
3.1.1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的文献分析
3.1.2 基于文献量化统计的文献分析
3.1.3 评价主体集合的确定
3.2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维度及分类调查
3.2.1 细分维度的量化结果
3.2.2 主体细分维度的确定
3.2.3 评价主体维度打分数据的调查收集
3.3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的分类
3.3.1 基于重要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2 基于主动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3 基于紧急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4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综合评分
3.3.5 评价主体分类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评价主体社会网络的构建及互动关系分析
4.1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社会网络模型
4.1.1 关系矩阵与社会网络要素
4.1.2 社会网络模型构建层次分析
4.1.3 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
4.1.4 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
4.2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社会网络指标分析
4.2.1 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指标分析
4.2.2 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指标分析
4.3 评价主体参与可持续评价过程的改善建议
4.3.1 基于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的改善建议
4.3.2 基于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的改善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分类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153222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分析
2.1.1 重大工程概念的界定
2.1.2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及内涵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1 利益相关者概念的界定
2.2.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2.3 文献计量分析法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2.3.2 文献共被引分析
2.4 社会网络分析
2.4.1 密度和中心势
2.4.2 中心度分析
2.4.3 结构洞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识别与分析
3.1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初始集
3.1.1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工具的文献分析
3.1.2 基于文献量化统计的文献分析
3.1.3 评价主体集合的确定
3.2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维度及分类调查
3.2.1 细分维度的量化结果
3.2.2 主体细分维度的确定
3.2.3 评价主体维度打分数据的调查收集
3.3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的分类
3.3.1 基于重要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2 基于主动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3 基于紧急性的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评分
3.3.4 重大工程可持续性评价主体综合评分
3.3.5 评价主体分类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评价主体社会网络的构建及互动关系分析
4.1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社会网络模型
4.1.1 关系矩阵与社会网络要素
4.1.2 社会网络模型构建层次分析
4.1.3 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
4.1.4 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
4.2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社会网络指标分析
4.2.1 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指标分析
4.2.2 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指标分析
4.3 评价主体参与可持续评价过程的改善建议
4.3.1 基于评价主体多维社会网络模型的改善建议
4.3.2 基于评价主体单维社会网络模型的改善建议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重大工程可持续评价主体分类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编号:315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15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