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六种群落组成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04:07
本文对北京山区,隶属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林业工程区的植物开展了全面深入的野外调查研究。根据2019年野外调查的18个样地的数据,筛选六种植物群落,对群落物种植物组成与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不同坡向、坡度与坡位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为二期林业工程的植物恢复与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依据植物所展现的外貌特征、植物出现的频率,以优势种的名称命名群落。样地中出现的群落有六种:侧柏、油松、山杏、栾树、栓皮栎、侧柏黄栌群落,灌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豆科、鼠李科,草本层出现频率较高的有菊科和禾本科,阳生和抗旱性较强的植物占主导地位。(2)在六种典型群落中,乔灌草的Patrick指数,在栓皮栎群落和山杏群落中,草本层和灌木层一致,乔木层次之。在其余群落中,草本层的Patrick指数最高,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组成有重要贡献。多样性指数值都表现为草本层最高,灌木层次之,乔木层最低。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六种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性显著(P<0.05)。(3)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得出,群落中植物共计59种,其中包括灌木20种,占比34%,草本植物共有...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3.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1.3.3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1.3.4 影响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立地条件因子
1.3.5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水资源
2.1.4 土壤特征
2.1.5 植物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工程概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
3.1.2 六种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
3.1.3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立地因子的变化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的选择方法
3.2.2 样地的调查
3.2.3 数据处理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典型群落的植物种组成
4.1 不同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1 侧柏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2 油松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3 栓皮栎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4 山杏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5 栾树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6 侧柏黄栌群落类型及植物组成
4.2 小结
5 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5.1 Patrick丰富度指数
5.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5.3 Simpson多样性指数
5.4 Pielou均匀度指数
5.5 不同群落类型在多样性指数上的差异
5.6 小结
6 林下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与立地关系
6.1 重要值的研究
6.2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位变化趋势分析
6.3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向变化趋势分析
6.4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度变化趋势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162733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1.3.2 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1.3.3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1.3.4 影响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立地条件因子
1.3.5 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方法
2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特征
2.1.3 水文水资源
2.1.4 土壤特征
2.1.5 植物概况
2.2 社会经济状况
2.3 工程概况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内容
3.1.1 典型群落的物种组成
3.1.2 六种群落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特征
3.1.3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立地因子的变化
3.2 研究方法
3.2.1 样地的选择方法
3.2.2 样地的调查
3.2.3 数据处理
3.3 研究技术路线
4 典型群落的植物种组成
4.1 不同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1 侧柏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2 油松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3 栓皮栎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4 山杏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5 栾树群落类型及植物种组成
4.1.6 侧柏黄栌群落类型及植物组成
4.2 小结
5 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
5.1 Patrick丰富度指数
5.2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5.3 Simpson多样性指数
5.4 Pielou均匀度指数
5.5 不同群落类型在多样性指数上的差异
5.6 小结
6 林下植物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与立地关系
6.1 重要值的研究
6.2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位变化趋势分析
6.3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向变化趋势分析
6.4 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坡度变化趋势分析
6.5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植物名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162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16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