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飞乐音响系列并购商誉减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5 17:4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提高自身的发展,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提升行业地位。随着并购行为的增加,上市公司合并报表中积累的商誉金额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便是巨额商誉减值问题。巨额商誉减值的计提,对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上市公司并购形成的巨额商誉减值问题,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因此,本文选取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巨额商誉减值的原因和影响,并给出合理的建议。本研究对企业并购和经营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商誉本质及商誉减值原因相关方面的文献,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其次,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商誉的形成及减值情况,并对其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商誉减值的后果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本文得出该公司并购商誉减值的原因:合并对价大比例采用股份支付的方式、签订业绩承诺都会使商誉初始确认金额偏高,从而使商誉发生减值;并购方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对被并购方缺少必要的约束,也会使商誉发生减值;另外,并购方与被并购方后期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也会导致商誉发生大额的减值。对于巨额商誉减值所产生的...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文献综述
        0.2.1 关于商誉本质的相关研究
        0.2.2 关于商誉减值原因的相关研究
        0.2.3 文献评述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相关概念
        1.1.1 商誉的含义
        1.1.2 商誉减值的含义及本质
    1.2 商誉减值的理论基础
        1.2.1 超额收益论
        1.2.2 协同效应理论
        1.2.3 信号传递理论
2 飞乐音响公司系列并购及商誉减值情况
    2.1 飞乐音响公司简介
        2.1.1 发展历程
        2.1.2 主营业务
        2.1.3 主要财务数据
    2.2 飞乐音响公司系列并购回顾
        2.2.1 2002年收购亚明公司
        2.2.2 2010-2012年收购圣阑实业
        2.2.3 2014年并购北京申安集团
        2.2.4 2016-2017年并购喜万年集团
    2.3 飞乐音响公司巨额并购商誉的形成
        2.3.1 并购北京申安集团商誉的形成
        2.3.2 并购喜万年集团商誉的形成
    2.4 飞乐音响商誉减值计提情况
3 飞乐音响并购商誉减值的原因分析
    3.1 商誉初始确认金额偏高
        3.1.1 标的资产估值过高
        3.1.2 合并对价支付方式
        3.1.3 业绩承诺助推高估值
    3.2 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
    3.3 并购后的整合与协同效应不明显
        3.3.1 后续经营业绩未达预期
        3.3.2 财务上的协同效应不明显
    3.4 业绩承诺所带来的短期行为
    3.5 存在盈余管理动机
4 飞乐音响并购商誉减值的后果
    4.1 商誉减值导致股价下跌
    4.2 商誉减值加大公司的偿债压力
    4.3 商誉减值导致利润巨额亏损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1.1 高商誉带来高减值风险
        5.1.2 商誉减值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关
        5.1.3 商誉减值与业绩承诺有关
        5.1.4 商誉减值给企业带来损失
    5.2 建议
        5.2.1 并购方采用合适的支付方式及比重
        5.2.2 加强并购后的内部控制管理
        5.2.3 完善并购的持续整合与协同效应
        5.2.4 增强对业绩承诺到期后的约束
        5.2.5 相关部门改进商誉的计量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连续并购商誉减值风险研究——以天神娱乐为例[J]. 王杏芬,胡艳梅.  财会通讯. 2019(35)
[2]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J]. 李倩.  财会学习. 2019(32)
[3]商誉减值文献综述[J]. 李秀丽,张筱桐.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1)
[4]商誉信息会影响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吗?——基于债权人的视角[J]. 杜春明,张先治,常利民.  证券市场导报. 2019(02)
[5]高额商誉的形成与管控[J]. 毛心怡,宾幕容.  全国流通经济. 2019(01)
[6]上市公司商誉成因及估值风险防范[J]. 陆俊刚,黎东标,李建英.  中国资产评估. 2018(10)
[7]关于企业合并商誉会计核算问题的思考[J]. 孙辉东.  会计之友. 2018(02)
[8]关于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考——基于二六三商誉减值的案例分析[J]. 张信远,徐焱军.  财务与会计. 2017(17)
[9]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商誉风险[J]. 陆涛,孙即.  中国金融. 2017(10)
[1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商誉减值风险探析[J]. 孟荣芳.  会计之友. 2017(02)

博士论文
[1]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研究[D]. 陈明海.厦门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光一科技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D]. 于东焕.吉林大学 2019
[2]商誉后续计量研究[D]. 常飘逸.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企业合并商誉减值问题研究[D]. 颜雅晴.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8
[4]企业并购商誉及其减值研究[D]. 冯璐莉.广西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188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188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