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中弘股份破面退市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4 16:26
  2018年,证监会公布了对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做出的重大修改意见,目的在于改善退市制度的实施效果,加快对“垃圾股”的清理进程,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这一改革决定对证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山东、浙江等大城市中,国家和地方针对一二线城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楼市调控政策,中弘股份受此轮政策影响较大,加之公司经营不善,最终股价“破面”退出市场,成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典型“成果”。文章在分析中弘股份“破面”退市的结构安排上,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其次,探析了退市的两种形式,以及“高送转”、财务造假、内部控制的概念,同时还引入了债务期限结构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案例分析的基础。再者,通过时间线的纵向角度,回顾了中弘股份的基本情况,同时介绍了公司的债务状况以及在濒临退市前的自救行动。在剖析公司“破面”退市的过程中,详述了公司股价的波动情况和退市程序。另外,本文从公司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分析了导致公司“破面”退市的4大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失效、财务数据造假、“高送转”、行业环境的变化,同时探析了“破面”退市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带来的影响。最后,对案...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弘股份破面退市的案例研究


中弘股份的股价走势图

对比图,营业收入,股份,对比图


28图4.2中弘股份2016、2017年营业收入对比图现在来看,中弘股份财务造假的动机较多,因为公司在海南和云南等多处拿地需要资金,而公司的资金来源就是营业收入、向股东融资以及举借外债。第一种收入来源在政策变化的影响下,已经明显收窄了;如果通过采用后两种方式获得资金,投资者和债权人就可能会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去考量公司的投资价值,根据公司的财务数据,判断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而在真实数据不够理想的情形下,管理者就有了造假的念头。另外,由于公司实际控制人凌驾于管理层之上,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为造假提供了“便利的机会”。在净利润方面,2017年中弘股份第一季度的净利润是895.62万元,第二季度增加到了2930.96万元,第三季度直接飙升到了8268.32万元,从增长幅度来看,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同比增长16.31%、53.25%,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1.97%,而第四季度净利润竟然巨亏25.94亿元,同比下降了603.36%,年利润总亏25.11亿元,而去年的年利润为1.57亿元,同比下降1699.01%。归母净利润亏损25.11亿元,较上年同比减少1688.01%;归母非净利润亏损23.44亿元,同比减少1508.50%。具体见图4.3。同时销售毛利率也突然变脸,由26.41%下降了44.82%到-18.41%。

对比图,股份,净利润,对比图


29图4.3中弘股份2016、2017年净利润对比图公司前两个季度的净利润涨幅较大,但2017年年报中,中弘股份的年度业绩与前三季度形成反差。中弘股份曾在年报中注明,业绩出现下滑是由于房地产业务受到来自国内房地产政策调控的影响,公司在北京商办的项目(商住房)受影响最明显,已出售的存货被大量退房,导致作为主营业务的房产收入下降,净利润缩水。4月14日公司发布过业绩修正预告,将2017年预计净利润由-10亿元下调到24.8亿元,同比变动浮动-1679.13%。在此期间公司又对财务报告进行补充、更正。6月26日,更正公告称上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变动幅度调整为减少1699.01%。看似这些调整错误的行为是在对造假后果进行弥补,但于事无补,因为公司并没有对过错带来的损失进行修补,也并未就此终止利用造假进行违法经营的行为。中弘股份因为经营业绩不佳,无法满足扩张需要的资金,又担心会对公司基本面带来影响,引发市场恐慌情绪。选择通过造假试图对财务数据进行粉饰,但这一违法行为带来的“收益”,远不能偿还公司背负的高额债务,那些“加工”后的数据像是一个泡沫,被鼓吹的越大,破碎后造成的影响就越深刻。受到影响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中弘股份的实际经营状况丧失了信心,导致公司股票出现“大地震”,公司的股价严重下挫,最终“破面”退出了A股市常4.1.3“高送转+定增”摊薄股价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在不断的建设过程中,国内上市公司经营不善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但“破面”退市的企业却从未出现。中弘股份爆发的问题也不算新奇,但其股价却如此严重受挫,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公司股价在多轮“高送转+定增”之后被摊保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发现,上市后的中弘股份一共完成2次增发和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等截距变换雷达图的退市风险预警模型[J]. 周颖,张舒明.  科研管理. 2019(09)
[2]主动退市不能成为一种“临时抱佛脚”的选择[J]. 皮海洲.  武汉金融. 2019(04)
[3]管理层自利与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模仿披露关系研究——基于制度理论分析[J]. 李晓慧,张明祥,李哲.  审计研究. 2019(02)
[4]我国证券市场退市制度的潜在问题与完善路径研究[J]. 民生证券证券市场退市制度课题组,周晓萍.  金融监管研究. 2018(04)
[5]上市公司强制退市问题研究[J]. 隋玉明.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6(06)
[6]退市监管与股价崩盘风险[J]. 林乐,郑登津.  中国工业经济. 2016(12)
[7]中美退市制度及实施效果比较研究[J]. 彭博,陶仲羚.  现代经济探讨. 2016(10)
[8]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 闫瑞霞,路燕娜,高洁飞.  时代金融. 2016(26)
[9]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退市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研究数据[J]. 张妍妍.  经济体制改革. 2016(04)
[10]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思考[J]. 方重,康杰,简思达.  中国金融. 2016(12)



本文编号:3360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360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a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