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研究 ——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01 00:32
水是生存之本,万物之本。当前,世界人口密度的持续增加与水资源的低效利用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同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现有土地的多度开发与利用,致使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少。为了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节水型城市绿地应运而生。因此本论文选择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节水型城市绿地为研究重点,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稀缺、生态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分析该地区城市绿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及实际案例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基于此,本论文以青海省民和县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针对场地内部特殊的土地现状对该区域特殊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场地现状等综合分析,总结现存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雨水收集为导向,构建绿地节水体系;合理配置耐旱植物,丰富植物多样性;功能丰富,多样化满足休憩”的设计策略。首先,通过GIS平台计算设计场地的汇水区域和面积,进一步得出该场地可收集的雨水量,基于此数据确定该场地内的调蓄区分布及面积。在对场地内的湟水河可能引发的雨洪问题进行防洪设计,打造集防洪蓄水和亲水休闲于一体的复式河流断面。其次,合理配置耐旱植物群落,注重植被的季节性和颜色变化,打造多季节丰富的植物景观。...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52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进展2.1干旱半干旱地区2.1.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通常是指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生态环境相较于湿润地区相对恶劣,动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的区域。目前,是基于降水量的大小来划分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来说,干旱区为年降水量低于250mm的区域,半干旱区为年降水量250-500mm的区域,而年降水量高于500mm的区域则为湿润区(图2-1)。此外,中科院工作组也将干旱度作为土地干旱程度的判断标准,其中:干燥度小于1.0为湿润地区;干燥度在1.0-1.5范围内为半湿润地区;干燥度等于1.5-2.0为半干旱,当干燥度大于2.0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图2.1中国降水分布图Figure2.1PrecipitationdistributionmapofChina图片来源:http://ditu.ps123.net/china/11466.html2.1.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从中国地理分布以及降水条件来看,干旱和半干旱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和南部,新疆全境以及北方地区,尤其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占据了全国近乎一半的干旱和半干旱土地。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成既定事实,这种恶劣的环境要求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地建设必须有别于那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却忽略了这些地区的环境限制因素。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9图2.2澳大利亚耐旱花园Figure2.2Drought-tolerantgardensinAustralia来源:谷德设计网印度常年高温酷暑干旱少雨,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其气候特点使印度人养成了强烈的节水意识,因此在印度很早就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文化的收集雨水的装置和输水系统。例如印度人建筑房屋时通常将屋顶建为坡形,同时在院内建储水池,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在空旷土地上,建造底部为水泥砖石的储水池,将其用作农作物灌溉。另外,在一些大城市中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型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城市绿地浇灌。同时大型机场修建导流渠,将雨水引流至机场附近的储水池中回收利用(韩秋筠,2009)。相比于印度,德国雨水资源化技术工程则遥遥领先,他们的雨水收集、处理以及应用技术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将其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中(孙宇婧,2015)。园林设计师采用屋面雨水收集技术、雨水渗透技术等存蓄雨水,将其用于对水质要求不太高的工业生产以及园林植被灌溉中(刘晓明,2007)。随后,亚洲地区的国家开始效仿,日本为达到最大化吸收雨水的目的,将采用多方位的调蓄以及规划建造景观水系的策略。在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大型广尝建筑物周边以及停车场等地采用透水型铺装材料,提高水分下渗系数,此外利用水贮留渗透技术,利用渗透池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国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园林事业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2.3.2国内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及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国内也逐渐意识到节水型园林的重要性。2005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建设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城区山体公园生态修复初探[J]. 题兆健,徐君健,仲丽娜. 园林科技. 2020(01)
[2]关于低影响开发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襄阳东津新区白石街新建工程为例[J]. 刘雪利,朱安静. 建筑与文化. 2020(03)
[3]基于“两山”理论的淡地库湾山体景观林修复研究[J]. 陈玲循. 山西建筑. 2020(04)
[4]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J]. 侯静雯,郭殿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01)
[5]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 刘青,毛转梅,李松阳,彭尔瑞.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1)
[6]雨洪管理与城市绿地系统协同的规划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J]. 杨帆,陶蕴哲. 中外建筑. 2020(01)
[7]公园节水型灌溉系统建设——以泉州滨海公园为例[J]. 朱镓锋. 四川建材. 2019(12)
[8]“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 杨锐,曹越. 生态学报. 2019(23)
[9]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J]. 马蓉蓉,黄雨晗,周伟,周际,白中科,官炎俊,郑连福,詹培元,杨正,张艳. 生态学报. 2019(23)
[10]浅谈山体修复中高陡边坡的复绿技术及应用[J]. 彭禧柱,许盛凯,武涛,孙璇. 低碳世界. 2019(11)
博士论文
[1]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化带集雨模式及植物生长效应研究[D]. 武利玉.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D]. 韩若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3]基于生态优先的宁夏中南部干旱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李金燕.宁夏大学 2014
[4]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 戈晓宇.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节水型绿地营建视角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剧楚凝.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西北半干旱地区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李海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城市滨河绿道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刘谦.浙江大学 2019
[4]新疆石河子市节水型公园绿地建设研究[D]. 李应宾.华中农业大学 2016
[5]天津市节水型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D]. 孙宇婧.东北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规划与雨水花园设计研究[D]. 宋珊珊.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西北半干旱城市滨水区生境单元构成研究[D]. 高鹏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哈尔滨市节水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 王雪.东北农业大学 2013
[10]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D]. 汤萌萌.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69169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52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进展2.1干旱半干旱地区2.1.1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定义干旱半干旱地区通常是指蒸发量高于降水量,生态环境相较于湿润地区相对恶劣,动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的区域。目前,是基于降水量的大小来划分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来说,干旱区为年降水量低于250mm的区域,半干旱区为年降水量250-500mm的区域,而年降水量高于500mm的区域则为湿润区(图2-1)。此外,中科院工作组也将干旱度作为土地干旱程度的判断标准,其中:干燥度小于1.0为湿润地区;干燥度在1.0-1.5范围内为半湿润地区;干燥度等于1.5-2.0为半干旱,当干燥度大于2.0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图2.1中国降水分布图Figure2.1PrecipitationdistributionmapofChina图片来源:http://ditu.ps123.net/china/11466.html2.1.2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从中国地理分布以及降水条件来看,干旱和半干旱区域主要分布在西藏北部和南部,新疆全境以及北方地区,尤其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占据了全国近乎一半的干旱和半干旱土地。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已成既定事实,这种恶劣的环境要求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地建设必须有别于那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往往在具体实践中却忽略了这些地区的环境限制因素。
相关概念及研究进展9图2.2澳大利亚耐旱花园Figure2.2Drought-tolerantgardensinAustralia来源:谷德设计网印度常年高温酷暑干旱少雨,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其气候特点使印度人养成了强烈的节水意识,因此在印度很早就有具有明显地方特色文化的收集雨水的装置和输水系统。例如印度人建筑房屋时通常将屋顶建为坡形,同时在院内建储水池,收集屋顶流下的雨水,作为生活用水;在空旷土地上,建造底部为水泥砖石的储水池,将其用作农作物灌溉。另外,在一些大城市中地方市政在许多立交桥下修建了大型储水池,雨季来临时雨水经过排水沟直接进入桥下的水池,用于城市绿地浇灌。同时大型机场修建导流渠,将雨水引流至机场附近的储水池中回收利用(韩秋筠,2009)。相比于印度,德国雨水资源化技术工程则遥遥领先,他们的雨水收集、处理以及应用技术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且将其纳入相关法律体系中(孙宇婧,2015)。园林设计师采用屋面雨水收集技术、雨水渗透技术等存蓄雨水,将其用于对水质要求不太高的工业生产以及园林植被灌溉中(刘晓明,2007)。随后,亚洲地区的国家开始效仿,日本为达到最大化吸收雨水的目的,将采用多方位的调蓄以及规划建造景观水系的策略。在城市居民住宅小区的公共绿地、道路绿地、大型广尝建筑物周边以及停车场等地采用透水型铺装材料,提高水分下渗系数,此外利用水贮留渗透技术,利用渗透池等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由此可见,国外节水型城市绿地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园林事业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2.3.2国内节水型城市绿地的理论研究及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国内也逐渐意识到节水型园林的重要性。2005年,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建设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济南城区山体公园生态修复初探[J]. 题兆健,徐君健,仲丽娜. 园林科技. 2020(01)
[2]关于低影响开发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襄阳东津新区白石街新建工程为例[J]. 刘雪利,朱安静. 建筑与文化. 2020(03)
[3]基于“两山”理论的淡地库湾山体景观林修复研究[J]. 陈玲循. 山西建筑. 2020(04)
[4]城市设计中的雨洪管理[J]. 侯静雯,郭殿声.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20(01)
[5]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J]. 刘青,毛转梅,李松阳,彭尔瑞.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1)
[6]雨洪管理与城市绿地系统协同的规划模式与优化策略研究[J]. 杨帆,陶蕴哲. 中外建筑. 2020(01)
[7]公园节水型灌溉系统建设——以泉州滨海公园为例[J]. 朱镓锋. 四川建材. 2019(12)
[8]“再野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思路[J]. 杨锐,曹越. 生态学报. 2019(23)
[9]祁连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与实践[J]. 马蓉蓉,黄雨晗,周伟,周际,白中科,官炎俊,郑连福,詹培元,杨正,张艳. 生态学报. 2019(23)
[10]浅谈山体修复中高陡边坡的复绿技术及应用[J]. 彭禧柱,许盛凯,武涛,孙璇. 低碳世界. 2019(11)
博士论文
[1]半干旱地区城市绿化带集雨模式及植物生长效应研究[D]. 武利玉.北京林业大学 2014
[2]呼和浩特几种园林树木水分生理特性及耐旱性评价[D]. 韩若霜.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3]基于生态优先的宁夏中南部干旱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 李金燕.宁夏大学 2014
[4]节约型园林背景下废弃物和再生建材的应用研究[D]. 戈晓宇.北京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节水型绿地营建视角下郊野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 剧楚凝.北京林业大学 2019
[2]西北半干旱地区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研究[D]. 李海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3]城市滨河绿道低影响开发雨洪管理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刘谦.浙江大学 2019
[4]新疆石河子市节水型公园绿地建设研究[D]. 李应宾.华中农业大学 2016
[5]天津市节水型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D]. 孙宇婧.东北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场地规划与雨水花园设计研究[D]. 宋珊珊.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西北半干旱地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可实施途径与策略[D]. 童世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8]西北半干旱城市滨水区生境单元构成研究[D]. 高鹏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9]哈尔滨市节水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D]. 王雪.东北农业大学 2013
[10]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绿地系统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D]. 汤萌萌.清华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691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469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