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邕江综合整治开发PPP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 ——以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为例

发布时间:2022-08-04 14:11
  PPP模式是创新我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重要手段,是地方政府创新性融资提升基础设施与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效率,满足社会公众利益需求的战略性举措。由于PPP项目合作周期长,投资规模巨大,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面临着多方面潜在的不确定性风险,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因此,基于PPP模式的风险管理研究,就成为了政府、社会资本与学术界需要亟待研究的重要主题。本论文以邕江综合整治开发PPP工程项目中的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技术,对该工程项目建设与开发中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以为项目的成功合作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启发。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管控的逻辑路径。本论文研究首先在识别与构建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项目风险清单表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头脑风暴法,结合案例研究,对PPP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其风险要素进行了全面的识别,在此基础上采用技术专家会议法对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项目的潜在关键风险要素进行了评估,确定了 12个涉及来自政府部门、社会资本方、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潜在关键风险要素。论文最后结合邕江南岸老口...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动态综述
        1.4.1 国外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动态
        1.4.2 国内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动态
        1.4.3 国内外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动态综述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PPP模式的内涵
    2.2 PPP项目利益相关者
    2.3 PPP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框架
    2.4 PPP项目风险的分担原则
第3章 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PPP工程项目关键风险要素的评估
    3.1 邕江综合整治和开发利用PPP工程项目背景
    3.2 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PPP工程项目管理的范围三角
        3.2.1 项目投资规模
        3.2.2 项目建设的功能目标
        3.2.3 项目建设内容与日常维护项目
        3.2.4 项目建设周期及进度计划
        3.2.5 项目建设的质量目标
    3.3 项目潜在风险要素的识别
        3.3.1 项目潜在风险要素识别与评估的技术路径
        3.3.2 PPP工程项目风险类型分析
        3.3.3 PPP工程项目共性风险要素识别
        3.3.4 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PPP工程项目风险要素清单的构建
    3.4 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PPP工程项目潜在关键风险要素的评估
第4章 邕江南岸老口枢纽至托洲大桥标段PPP工程项目潜在关键风险要素的管控
    4.1 对源自政府方面的潜在关键风险要素的管控
        4.1.1 对政府信用风险的管控
        4.1.2 对政府PPP项目态度转变引发的风险管控
        4.1.3 对法律保障不健全带来的风险管控
    4.2 对源自社会资本方的潜在关键风险要素的管控
        4.2.1 对社会资本方道德风险的管控
        4.2.2 对社会资本方建设风险的管控
        4.2.3 对社会资本方后期融资风险的管控
        4.2.4 对社会资本方引发的环境风险的管控
        4.2.5 对社会资本方运营层面的风险管控
    4.3 对源自社会公众抗议的潜在关键风险要素的管控
    4.4 构建基于顶层设计的风险管控保障机制
        4.4.1 转变政府在PPP项目合作中的角色
        4.4.2 构建基于PPP项目合作管理的组织机构
        4.4.3 建立动态的基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机制
        4.4.4 建立基于项目运营管理的常态沟通机制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发现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本文编号:36696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36696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