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手性分子的光谱学研究和StereoChem编程

发布时间:2017-08-05 17:30

  本文关键词:手性分子的光谱学研究和StereoChem编程


  更多相关文章: 手性化合物 立体构型 计算化学 DFT基组 电子圆二色谱 拉曼光活性 StereoChem编程 绝对构型


【摘要】:自然界是一个手性的世界,小分子化合物中90%以上的都有手性,大分子蛋白质和氨基酸都具有手性。由于酶的高度选择性,药物的手性直接关系着生物体的各种机能。鉴定手性构型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工作,当前X-射线单晶衍射首先应用于手性分子的研究,但是其研究的范围仅限于单晶,而核磁共振谱(NMR)只能看出其相对构型。鉴于X-射线单晶衍射和NMR方法的不足,发展出电子圆二色谱(ECD)、振动圆二色谱(VCD)、拉曼光活性谱(ROA)用于更好的研究手性分子光谱。本文基于对手性分子的ECD、VCD、ROA计算光谱的研究,并且和实验光谱的比较确定他们之间的构型和构象关系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有利于手性分子光谱计算的软件(StereoChem)。本文介绍应用光谱学研究和编程的方法解决手性立体构型的方法。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手性分子鉴定的基础知识和文献综述,可用于对第二章的理解。第二章首先介绍了计算的总体步骤,接着举出4个计算实例,从不同角度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且列出硕士期间计算分子的汇总。遇到的问题主要有,(1)构象能量提取比较麻烦,还要进行玻尔兹曼统计;(2)每个构象中的激发态和振动模式也很多,如果手动进行玻尔兹曼加和将非常耗时;(3)产生的实验值和计算值很难直接比较;(4)手动设置整个每个构象的计算方案很繁琐;(5)没有系统和归一化的操作规程;(6)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三章用编程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化处理。StereoChem可以在几分钟内解决之前耗费一天的时间才能处理完的数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格式转换、3D分子结构显示、数据处理、矩阵模型、图谱对比和构象分析,可以一体化地光谱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数据处理是该软件的核心,包括ECD数据处理、VCD数据处理、ROA数据处理、OR数据处理和13C谱数据处理,最终生成对比图谱。综合所有功能和方法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手性分子的构型问题。
【关键词】:手性化合物 立体构型 计算化学 DFT基组 电子圆二色谱 拉曼光活性 StereoChem编程 绝对构型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641;O65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手性分子光谱学研究基础11-16
  • 1.1 前言11
  • 1.2 计算化学理论基础11-12
  • 1.3 手性光谱实验研究方法12-16
  • 第二章 手性分子的光谱学研究16-46
  • 2.1 计算步骤16-18
  • 2.1.1 分子建模16
  • 2.1.2 初步优化16
  • 2.1.3 构象搜索16-17
  • 2.1.4 再次优化17
  • 2.1.5 构象选择17
  • 2.1.6 光谱计算17
  • 2.1.7 数据提取17-18
  • 2.2 葫芦巴内酯的双分子形式18-31
  • 2.2.1 简介18
  • 2.2.2 计算方法18-19
  • 2.2.3 烯醇与酮转化19-20
  • 2.2.4 光谱学计算20-25
  • 2.2.5 扩展25-31
  • 2.2.6 总结31
  • 2.3 轴手性b-双咔啉立体结构研究31-35
  • 2.3.1 计算部分32
  • 2.3.2 构象分析32-33
  • 2.3.3 VCD图谱研究33-34
  • 2.3.4 ECD研究34
  • 2.3.5 旋光研究34
  • 2.3.6 结论34-35
  • 2.4 计算和实验对比法研究柄曲霉素的立体构型35-37
  • 2.4.1 前言35
  • 2.4.2 构象分析35-36
  • 2.4.3 计算36-37
  • 2.4.4 总结37
  • 2.5 振动光活性方法研究青蒿素绝对构型37-45
  • 2.5.1 前言37-38
  • 2.5.2 结果与讨论38-39
  • 2.5.3 振动分析39-44
  • 2.5.4 结论44-45
  • 2.6 硕士期间计算汇总45-46
  • 第三章 StereoChem编程46-83
  • 3.1 编程基础46-49
  • 3.1.1 设计思想46
  • 3.1.2 代码解释46-47
  • 3.1.3 程序框架47-49
  • 3.2 构象选择49-56
  • 3.2.1 文件打开及定位49-50
  • 3.2.2 HF能量提取50-51
  • 3.2.3 HF能量排序51-52
  • 3.2.4 构象筛选52-53
  • 3.2.5 构象删除53-54
  • 3.2.6 显示当前组54
  • 3.2.7 显示下一组构象54-55
  • 3.2.8 构象显示55
  • 3.2.9 构象保存55-56
  • 3.3 格式转化56-61
  • 3.3.1 格式转化的类60
  • 3.3.2 转化范式60
  • 3.3.3 函数60-61
  • 3.4 分子显示61-62
  • 3.4.1 核心代码61-62
  • 3.5 方案设置62-67
  • 3.5.1 普通方案设置63-66
  • 3.5.2 常用方案设置66-67
  • 3.6 ECD数据处理67-70
  • 3.6.1 数据提取67-69
  • 3.6.2 ECD计算公式69-70
  • 3.7 VCD数据处理70-72
  • 3.7.1 数据提取70-71
  • 3.7.2 计算公式71-72
  • 3.8 ROA数据处理72-75
  • 3.8.1 数据提取73-74
  • 3.8.2 计算公式74-75
  • 3.9 旋光75
  • 3.10 ~(13)C谱数据处理75-76
  • 3.11 图谱显示76-81
  • 3.11.1 画视窗77-78
  • 3.11.2 画背景78
  • 3.11.3 起始数值78-79
  • 3.11.4 调制前79
  • 3.11.5 调制后79-80
  • 3.11.6 画谱图80-81
  • 3.12 矩阵计算81
  • 3.13 总结81-83
  • 参考文献83-87
  • 附录Ⅰ 硕士期间计算化合物汇总87-90
  • 附录Ⅱ StereoChem数据结构90-100
  • 致谢100-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英,罗辽复;极化电子和手性分子的相互作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5年10期

2 徐京华,丁达夫;分子手性和生物学时间箭头[J];科学通报;1981年05期

3 王大伟,曹会兰;手性分子研究与手性技术发展[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刘春蕴,尹玉英;最简单的手性分子—过氧化氢和过硫化氢[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袁黎明;;手性固膜研究中面临的挑战[J];膜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6 侯传斌;手性分子族光机理浅释──一种确定R、S构型的简便方法[J];临沂师专学报;1994年05期

7 王文清,盛湘蓉;手性起源与氨基酸的低温相变[J];物理;1995年10期

8 李良超;预手性分子与对映面差异反应[J];荆州师专学报;1997年05期

9 陆豪杰,郭寅龙;手性分子识别的质谱研究进展[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02年02期

10 邵婷娜;兰梦;谢佳乐;孙凯;蔡田田;王俊忠;;非手性的棒状分子在非手性表面形成的风车团簇[J];中国科学:化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宏磊;龚睿;孙义民;罗增伟;李宝华;傅恩琴;;新型手性分子钳的合成及其对手性羧酸的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2008年手性分子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日程安排表[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2008年手性分子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A];“2008年分子手性起源与识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于吉红;;手性无机微孔晶体的设计与合成[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一志;;手性分子单晶结构解析中若干问题的探讨[A];中国晶体学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陈婷;王栋;万立骏;;基于非手性分子的表面手性纳米结构的形成及调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1分会:表面物理化学[C];2014年

7 万立骏;;固体表面分子手性的形成、转化及识别研究[A];第四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暨2011绿色手性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孙涛垒;;手性生物界面材料[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董川;;手性分子识别的室温磷光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10 曾湖烈;苏荣国;林金明;;聚二甲基硅氧烷高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与功能性修饰及其在手性分子识别中的应用[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冯卫东;确定分子手性有了新方法[N];科技日报;2013年

2 伊文;医药产业面临“手性”挑战[N];经理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洪天语;手性技术或可引领市场走势[N];医药经济报;2006年

4 记者 陈勇 颜亮;我们推荐了这个成果[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5 ;中国科学家评论今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N];云南科技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手性多金属氧簇功能化:不对称拆分及手性传递[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晓鸥;手性分子介质光学非线性的三振子耦合模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王宇;具有手性结构特征的金属磷酸盐的合成与表征[D];吉林大学;2004年

4 吴划方;链状L-氨基酸的N-手性季铵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晓宇;气液界面超分子手性的原位二次谐波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琳;质谱在手性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7 宋峰岩;手性功能高分子的设计与手性异构选择识别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胡永红;轴子传递的手性宏观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霄;面手性[2.2]环仿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化学性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邓建;近红外手性光开关有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性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热沙来提·海里里;基于手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新型色谱固定相及其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2 侯东杰;利用拉曼光谱研究手性分子的压力效应[D];吉林大学;2016年

3 张继斌;手性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及其在光开关中的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4 张浩可;基于联二萘的手性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杨芹;手性分子的光谱学研究和StereoChem编程[D];河北大学;2016年

6 宫丽晶;手性分子介质光整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许瑞林;金属表面上手性分子的识别过程[D];南昌大学;2013年

8 韩玉永;基于耦合双振子模型手性分子介质的差频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周娟;手性电活性小分子的电催化识别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10 孙雅博;低热固相合成手性及非手性碱金属磷酸锌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6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626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1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