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本文关键词: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摘要】:回顾发达国家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情况,结合我国复杂技术创新的实践,提出我国进行和复杂技术创新研究的三个方向,即复杂技术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共享与转移、复杂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复杂技术的创新系统。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产品开发 设计链管理 协同设计 流程重组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5020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05JC630077)
【分类号】:F062.4
【正文快照】: 近20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上升。从1980年到2004年,我国出口额占世界出口额的比例从0.95%增长到6.5%,位次从第26位上升至第3位,出口额的迅速增长90%以上来自于制造业。但是,我国企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出口产品以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例如服装、玩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劲,童亮,黄建樟,周永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9期
2 王毅,吴贵生;产学研合作中粘滞知识的成因与转移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1年06期
3 杨志刚,吴贵生;复杂产品技术能力成长的路径依赖——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4 杨志刚,吴贵生;复杂产品的创新及其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3期
5 陈劲,童亮,龚焱;复杂产品系统创新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4期
6 陈劲,黄建樟,童亮;复杂产品系统的技术开发模式[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冬宇;邱菀华;杨敏;梁美容;;考虑学习效应的复杂工程网络优化及仿真[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吴运建;盛亚;;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模块化外包的决策与管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5期
3 梁启华;郝占刚;;企业默会知识管理研究综述——一个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曾德明;覃荔荔;王业静;;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粘滞知识的转移机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3期
5 曹兴;徐焕均;刘芳;;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6 曹国;吴鹏佳;张涛;;中小型物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测评体系研究——基于常州市调查数据[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刘航;;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质量控制模型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11年01期
8 卢睿;王成恩;;一种求解产品设计项目调度问题的启发式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潘辉;马岩;马健;马伟;;农业企业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10 丁容;陆伟刚;;基于ISM模型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杰;;PDM系统中工作流程管理技术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佘晓华;单汨源;任斌;;基于数据挖掘的项目族工作分解结构模型构建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朱方伟;;技术转移中的隐性知识转化的障碍因素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梁亮;;面向快速响应的产品开发过程评估与优化研究综述[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靖华;许媛;;浙江软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分析[A];第三届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宇;高新技术企业R&D联盟创新管理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2 蒋国平;基于隐性知识创造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4 刘晓春;基于项目的组织与复杂产品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王燕华;大学科研合作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颜克益;知识溢出视角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7 陈德富;我国中小企业利基战略、调节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罗乐;面向设计主体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及仿真[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协同产品开发过程规划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容;知识型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3 贺铭珠;基于医生转移意愿的医患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宋充;高校知识转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李凌芳;企业孵化器智力资本对知识转移及在孵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郑辉平;协同任务管理系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冷国杰;CoPS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智力资本测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庄淑贤;基于利益相关者的CoPS创新项目集成管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鲁强;集成商控制对CoPS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李宁;企业—大学联盟动机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嵇忆虹,倪锋,王宏;产学研合作中利益分配方式探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2 张宗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不足的路径依赖[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12期
3 皮永华,程惠芳,丁小义;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路径依赖性[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2期
4 崔浩,严桦;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营销模式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1999年S2期
5 苏敬勤;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及内外部化条件[J];科研管理;1999年05期
6 肖渡,沈群红;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的合作——对东南大学无锡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院产学研模式的分析[J];科研管理;1999年06期
7 李廉水;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方式[J];科研管理;1998年01期
8 丁厚德;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9 刘三林,刘桂林;华为的技术创新战略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1999年03期
10 杨志刚,吴贵生;复杂产品的创新及其管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景顺;产品开发流程重组与快速原型制造技术[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王瑞清;;企业远程协同产品开发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6年06期
3 权贤佐;;搞技改是找死 不搞技改就等死——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01期
4 周宽;;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与防范[J];企业技术开发;2006年01期
5 高英杰;;浅议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保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18期
6 陈祥国,薛晗;供应链流程一体化战略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04期
7 白峗红;;论制造企业协同设计的成本控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8 郑悦;;换一种角度设计IT产品[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37期
9 李健,张鸿梁,熊光楞,徐国明,李福;齐齐哈尔铁路货车集团“并行工程”设计与实践[J];高技术通讯;2000年09期
10 李彩霞;郭钢;罗妤;;面向制造业产业链企业间设计关联的协同设计平台业务建模[J];机械制造;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通;;产品质量与产品开发并举使企业振兴[A];91'全国包装和食品机械与食品加工学术讨论会/包装和食品机械专业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1991年
2 李淑兰;段小建;李卫平;;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新产品创新设计[A];2004年十一省区市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于大海;韩伟;张克财;王铁志;;45钢窄带产品性能控制与生产实践[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4 张晓黎;陈艾;;流行色的商业价值——论西南服装行业的产品开发与流行色应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肖更生;刘学铭;廖森泰;陈卫东;徐玉娟;邹宇晓;;我所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状况[A];全国桑树种质资源及育种和蚕桑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更生;刘学铭;廖森泰;陈卫东;徐玉娟;邹宇晓;;我所桑资源综合利用研究与开发状况[A];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辉芹;;水系列竹纤维新产品的开发设计[A];“云竹杯”首届中国竹纤维产业发展峰会论文集[C];2007年
8 耿灏;周湘祁;;苎麻行业产品开发及技改方向研讨[A];“常纺院杯”全国织造新产品开发学术研讨会暨2008织造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立新;;茶的医药保健产品开发(续)[A];上海市茶叶学会2007-2008年度论文集[C];2008年
10 Neal P Juster;William J.Ion;Alex H.B Duffy;;加快中国关于产品开发的高等教育[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沈瑞雄;22个项目列入市级技术创新项目[N];嘉兴日报;2009年
2 祝德增;金能公司三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N];德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高家宽 通讯员 沈瑞雄;秀洲6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N];嘉兴日报;2011年
4 记者 祝蕾;天辰7个省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验收[N];济南日报;2011年
5 聂斐斌 陈零生;中钢衡重完成两大省级技术创新项目设计[N];中国企业报;2008年
6 刘承聪;广铜公司承担的广东省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验收[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7 记者 解丽娜;我省又一技术创新项目通过验收[N];青海日报;2009年
8 李晓并;全省技术创新项目——太原数量最多[N];太原日报;2010年
9 梁敏 宋丽;222个项目入选我省今年技术创新项目计划[N];山西科技报;2010年
10 记者 张蓉萍 实习生 杨清;我市32个技术创新项目获省专家组验收通过[N];南充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OEM环境下支持产品开发设计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凯;面向飞机总体布置的协同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宛西原;产品网络化协同开发系统的工作模式及过程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4 孙连坤;网络化控制系统调度与控制协同设计[D];天津大学;2009年
5 马润波;集成射频接收前端协同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苏铁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英;面向机床产品协同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舒斌;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协同产品开发原理与实施方法[D];四川大学;2002年
9 李玉良;面向过程的产品智能协同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祖旭;基于Petri网理论的产品开发过程建模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洪;基于web的电动工具产品协同开发关键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刘旭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李林爱;基于MAS的协同设计任务分配机制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4 卢茂华;协同设计的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王甫新;客车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及实施[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6 曹辉;特征造型协同设计中冲突检测和消解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蒋薇;分布式协同设计中基于Web的项目管理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殷毅;基于XML的协同设计中的异构产品信息集成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永钊;固体火箭发动机协同设计环境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10 孔艳艳;面向协同设计的PLM项目管理[D];西华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34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73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