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基于MAS的网络化三维协同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8 09:33

  本文关键词:基于MAS的网络化三维协同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协同设计系统 MAS DSM 关键技术 系统实现技术 原型系统 项目管理 三维 网络化 伙伴选择


【摘要】:针对网络化协同设计在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的地位,提出了基于MAS的三维协同设计功能和系统结构模型及其Agent的一般模型,研究了协同设计的项目管理、F-AHP算法的伙伴选择和DSM方法的任务分解与分配等关键技术;通过对协同通讯、交互工具和设计工具等系统实现技术的探讨,构建了基于MAS的三维协同设计系统的原型系统,并在实际产品设计过程中进行测试应用,验证了该系统支持面向项目管理的产品三维协同设计.
【作者单位】: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机械与汽车学院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关键词】协同设计系统 MAS DSM 关键技术 系统实现技术 原型系统 项目管理 三维 网络化 伙伴选择
【基金】: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003220025)
【分类号】:TP391.7
【正文快照】: 网络化制造是在经济全球化、制造企业生产模式和管理方法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是现代制造业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1-3]·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正成为先进制造技术的关键技术领域之一[4-5]·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巩亚东,赵志宏,王宛山;网络联盟企业组建中的合作伙伴选择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宏国;;协同项目多目标任务分配优化算法[J];信息技术;2006年07期

3 杨叔子,吴波;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琳;孙厚芳;靳勇强;;数字化设备功能建模及其综合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董文辉,巩亚东,王宛山;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化制造伙伴选择与优化[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郭蕴华,黄培,陈定方,石德乾;面向协同虚拟制造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5年04期

4 李向东,檀润华,李杰,张学民;网络化制造协同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策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马自勤,王秀伦,杨志刚;数字工艺及其关键技术[J];机床与液压;2005年01期

6 张光明;;与柔性生产相适应的柔性管理[J];经济管理;2004年07期

7 范庆明;莫蓉;姚倡锋;刘红军;;基于Agent的网络化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6期

8 陈冰;江平宇;李智光;;基于个人数字代理的制造质量控制与加工误差分析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6年12期

9 杨春;;面向制造业信息化的分布式支撑环境[J];计算机时代;2006年07期

10 杨叔子;吴波;李斌;;再论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机械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华;陈维平;李元元;;实施清洁生产的综合风险评价[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淑英;粗纱机广义模块化设计及其软件实现技术[D];天津大学;2005年

2 曹守启;复杂产品开发过程规划及其支撑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05年

3 陈继刚;铝合金轮毂集成制造信息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4 冯梅;产业装备与装备产业:中国工业化道路新视角[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5 刘建刚;并行工程中产品结构和开发过程集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6 王子龙;中国装备制造业系统演化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刘闯;面向飞机钣金数字化制造的知识重用方法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8 姚倡锋;复杂零件异地协同制造资源优化配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彭文利;基于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的网络化工艺分工规划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李双跃;制造工艺资源建模技术及其在夹具设计支持系统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捷;基于Web服务的CAD/PDM集成及其在虚拟企业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2 王关峰;机翼整体壁板板坯快速建模与喷丸路径规划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章建科;基于Windows CE.NET的新型数控系统编程模型和蓝牙通信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陈乐尧;数控车削加工的仿真建模与软件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杨年炯;基于ASP模式的面向广西汽配行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张丹;网络化汽车零部件制造平台中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06年

7 张建华;中美先进制造技术应用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镇滔;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知识服务及其平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饶双艳;数值模拟、快速成形及模具制造集成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曾钰;980T系列数控系统仿真作业环境的研究与开发[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永军,蔡鹤皋,张曙;网络联盟企业中的设计伙伴选择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01期

2 杨波,黄克正,孙红卫;面向并行工程的任务分配与规划[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2002年07期

3 郑红星,尹朝万,郭建设,张福顺;分布式制造项目管理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2004年05期

4 李巍,尹朝万,王成恩;分布式网络化制造中的e-项目管理[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3年09期

5 宋健;制造业与现代化[J];机械工程学报;2002年12期

6 王成红;关于自动化领域中若干基础科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叔子;熊有伦;管在林;杨文玉;;信息时代和网络条件下的制造业发展及其前景[A];新世纪科技与湖北经济发展——2001首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综合消息[J];多媒体世界;1995年12期

2 邓万先,李业正;实施CIMS工程──建设现代化企业[J];兵工自动化;1996年04期

3 ;微机多媒体协同设计系统[J];电子科技导报;1996年03期

4 程伦扬;微机多媒体协同设计系统[J];航天技术与民品;1996年04期

5 朱道伟,蒋丽娟;电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全球性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J];光通信技术;1997年02期

6 王潜平,林宗楷,郭玉钗;为支持协同设计对EDBMS的扩充及其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7年10期

7 史元春,徐光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8年07期

8 陆春进,张友良,王宏典;支持并行工程的协同设计[J];机械制造;1998年11期

9 李毅,石纯一;多智能体系统支撑环境MAS/TH-5[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99年05期

10 黄业清,乌兰木其,邓家提;基于Agent的分布式智能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199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振宁;张维明;姚莉;;协作环境中对话Agent的设计与实现[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2 战晓苏;林宗楷;徐光;;基于MAS的作战计划协同设计系统的总体设计[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9年

3 李旭东;赵久平;黄克正;;基于多设计Agent的结构设计多方案协同选择[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4 刘宇奇;龚志强;王先祥;;基于功构映射关系的机械产品协同设计系统研究[A];面向制造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创新设计的基础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卢卓君;蒋成海;;协同设计系统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计算机应用学会2002年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6 王能建;邱长华;;基于CORBA的船舶型线协同设计系统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王永滨;孟跃进;孟庆龙;;电器产品协同设计[A];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低压电器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蒋工亮;吴平;;基于网络与VR的产品协同设计技术[A];第五届海内外青年设计与制造科学会议论文集(第二卷)[C];2002年

9 李欣然;窦连旺;刘鲁源;陈曦;;基于整体参数化的协同设计系统建模技术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欣然;窦连旺;刘鲁源;陈曦;;基于整体参数化的协同设计系统建模技术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明;VOC含量低等于涂料质优?[N];科技日报;2002年

2 ;华为拓展海外市场再获突破[N];人民邮电;2002年

3 关丽;摩托罗拉收购第四通道公司[N];中国经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董金祥 鲁东明;协同的魅力[N];计算机世界;2004年

5 马德甲;华亭煤业科技创新人才强企[N];平凉日报;2006年

6 金利;三维CAD系统与异构数字化系统功能互操作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7 朱玲;协同:国产CAD的突破口[N];科技日报;2007年

8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提高客运专线的勘察设计水平[N];人民铁道;2007年

9 北京服装学院 孙苏榕;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提升综合竞争力[N];中国纺织报;2007年

10 ;上海天华协同设计管理系统建设[N];建筑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明军;面向协同设计系统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2 苏铁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王凤超;兔促减数分裂甾醇(MAS)合成酶CYP51及代谢酶Δ14-SR、C4MO的分子全长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王魁生;计算机支持协同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

5 赵基;基于数据挖掘的银行客户分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许雪琦;分布式智能化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宏刚;MAS在行车调度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8 刘隽;基于分散自律体系的多Agent客运专线运营调度系统[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张丽;敏捷供应链中的谈判决策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黄国言;产品异地协同设计模式和支撑环境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协同设计中并发控制加锁机制的研究与形式化描述[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2 谈龙兵;协同设计中实时响应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3 胡广伟;协同设计中可靠多播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王艳杰;协同设计系统中的并发控制机制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5 陈静;支持协同设计的工程数据库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曾令赫;协同设计中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7 郭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卢茂华;协同设计的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9 檀林;协同设计支撑环境实现技术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刘广;协同设计中Agent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13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813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e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