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移动网络论文 >

第三方移动支付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22:15
   近年来,随着4G技术的推广和无线信号覆盖面积的增大,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飞速增长,同时移动商务在我国发展迅猛,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为了争夺支付市场,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纷纷提出一系列的措施,比如优惠减免措施、增加服务功能、扩大使用范围等等。然而,这些措施究竟是否有效?是什么因素影响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的?这些问题成了运营商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了现有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在价值接受度模型VAM(Value-based Adoption Model)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特点,建立一个影响我国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理论模型,以我国年轻用户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数据,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通过模型分析影响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进而为运营商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根据本研究的分析结果,对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感知便捷是影响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最主要的因素。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应该尽量增加其第三方支付服务的集成服务,方便用户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应加深与实体商家的合作,使更多的实体商家支持第三方移动支付,减少用户平时随身携带的现金和银行卡的数量。其次,从众心理对于用户的使用意愿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应该尽量扩大其用户规模,使用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再次,感知价值也是影响使用意愿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产生盈利是第三方移动支付区别于其他移动支付方式的一个特点,运营商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加大优惠政策,提高用户使用意愿。最后,感知风险和感知成本都是影响用户采纳的负面影响因素。运营商应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支付过程,减少用户学习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我国信息系统用户采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我国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影响因素模型,并且通过实证研究进行检验。其次,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本研究的理论模型中引进了感知利益和从众心理等新的因素,用来分析影响我国用户采纳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影响因素,对促进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第三方移动支付运营商提供建议。本文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意义,使用SWOT方法对支付宝钱包进行分析,并且通过该分析对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采纳行为进行影响因素建模,得到影响因素模型,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学位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832.2;F724.6
【部分图文】:

网民,移动网,黏性,比例


所示[1]。该报告同时显示,我国移动网民上网黏性进一步增加。根据调查,仅有12.2%的移动网民不是每天上网,也就是说每天至少使用手机上网一次的移动网民占所有移动网民的 87.8%。各类应用软件几乎覆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带给移动网民便利,增加了移动设备的使用黏性,如图 1.2 所示[1]。

网民,手机,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网


图 1.2 我国手机网民上网频率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并且使用移动设备上网,我国庞大的移动网民的数量无疑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了巨大的市场前景。近

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商务,金融机构


图 1.3 2009-2014 年我国移动点商务交易规模由于第三方移动支付可以将不同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的通讯公司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基本上在任何支付场景都可以使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用户,只需要在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惠;全球移动支付分析与展望[J];通讯世界;2004年06期

2 傅冬;为移动支付呐喊[J];电子商务世界;2004年08期

3 吴丽;;中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及相关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03期

4 唐绮薇;;移动支付的多种运营模式[J];数字通信世界;2005年12期

5 ;后金融时代的移动支付[J];数据通信;2006年04期

6 肖晓;;移动支付,无处不在的魅力[J];上海信息化;2007年07期

7 陈卓;;构建安全的移动支付系统[J];商场现代化;2007年22期

8 翟丹妮;;我国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的分析[J];中国新通信;2007年22期

9 谢宏武;;浅析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的问题与措施[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10 宋颖;;移动支付之综述篇 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现状[J];通信世界;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磊;国内移动支付产业的协作模式[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戴宏;移动支付系统安全风险评估[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刘家乐;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高丛;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机制与效率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5 刘伟;移动支付消费者感知风险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俊彩;移动支付系统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7 李健民;基于价值网络的移动支付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刘文琦;移动支付系统安全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剑锋;基于价值链理论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杨凌云;3G时代我国移动支付商业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3 周品芳;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任倩;移动支付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果华;移动支付产业市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樊吉宏;基于感知风险的移动支付使用行为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

7 肖锋;移动支付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吴晓霞;移动支付中的税收问题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9 梁敏;移动支付发展现状及方向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周鹏;移动支付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3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893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