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云环境中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0:08
本文关键词:移动云环境中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尤其是Android和iOS平台的兴起,移动应用的数量呈现出疯狂增长,移动云计算越来越多的得到应用,越来越多的应用开始采用“云+端”的方式来降低开发成本。这些移动应用中,用户可以发布数据或浏览其他用户发布的数据,由此产生了大量用户生成的数据。当手机使用者想要浏览这些由其他用户生成的数据时,每次都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是不可取的,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使用缓存技术将部分数据缓存在移动端,以此来减少数据的请求频率,降低无线网络带宽请求量,提高数据加载速度,提升用户体验。传统的缓存技术更多关注的是缓存的访问频率、最近访问时间等因素,并没有过多关注数据生成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数据统计表示,移动社交应用是当前移动应用中用户使用最多、花费时间最长的应用种类,社交化元素也是几乎每个应用都必备的元素之一。在移动云环境下开发的存在社交关系的应用中,用户相关数据的请求与用户之间的好友关系紧密联系。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简要分析了移动云环境中社交应用的常见数据请求方式以及数据的特征,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抽象,定义结合社交关系的缓存对象模型。第二,针对存在社交关系的移动应用的数据特征,详细描述了缓存价值公式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缓存对象与当前用户之间的亲密值计算方法、数据访问时间频率的LRU价值计算方法以及综合考虑缓存占用空间大小的缓存总价值计算方法。第三,在定义了缓存对象模型后,结合缓存对象价值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云环境中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替换算法。第四,本文通过合理的模拟实验,并结合Exhibition项目中的数据特点,设计测试用例。通过对比实验加以验证,并对实验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实验表明,本课题提出的移动云环境中的缓存机制可以减少数据请求次数,提高命中率,减少网络流量消耗,提高用户体验。
【关键词】:移动云 社交关系 缓存 亲密值 命中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方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93.0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12
- 1.1.1 移动计算9-10
- 1.1.2 云计算10
- 1.1.3 移动云计算10-11
- 1.1.4 移动缓存技术11
- 1.1.5 社交网络11
- 1.1.6 项目背景11-12
- 1.2 研究问题及分析12-14
- 1.2.1 问题来源12-13
- 1.2.2 问题提出13-14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意义14-15
- 1.4 本文组织结构15-16
- 第二章 相关工作16-22
- 2.1 ANDROID平台下常见缓存实现方式16-18
- 2.2 常见缓存策略介绍18-21
- 2.2.1 传统缓存策略18-19
- 2.2.2 移动端常见的缓存替换策略19-20
- 2.2.3 结合用户关系的缓存替换策略20-21
- 2.3 本章小结21-22
- 第三章 移动云环境中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替换原理22-32
- 3.1 缓存替换机制原理22-23
- 3.2 缓存对象模型23-25
- 3.3 缓存价值公式25-29
- 3.3.1 亲密值计算方法25-27
- 3.3.2 LRU价值计算方法27-28
- 3.3.3 缓存价值计算方法28-29
- 3.4 基于社交关系的移动缓存替换算法29-31
- 3.5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移动社交应用及其缓存模块设计与实现32-44
- 4.1 EXHIBITION社交应用32-35
- 4.1.1 系统功能32-34
- 4.1.2 系统架构34-35
- 4.2 基于社交关系的缓存模块实现与应用35-39
- 4.2.1 缓存模块设计与实现35-37
- 4.2.2 缓存模块应用37-39
- 4.3 相关模块设计与实现39-43
- 4.3.1 搜索与个人信息模块39-42
- 4.3.2 社区状态模块42-43
- 4.4 本章小结43-44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44-49
- 5.1 实验设计及数据准备44-45
- 5.2 结果分析45-48
- 5.3 本章小结48-49
- 第六章 总结49-51
- 6.1 论文工作总结49
- 6.2 进一步展望49-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6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56-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乔寿;周建二;张普宁;;机会网络中基于消息副本数量的自适应缓存管理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吴大鹏;张普宁;王汝言;;带有消息投递概率估计的机会网络自适应缓存管理策略[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2期
3 温蜀山,李乐民,孙海荣;用于缓存管理的最高速流早期丢弃策略[J];电子学报;2002年10期
4 叶栋,王兵,丁炜;高效通用缓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03期
5 李广德;;机会网络中基于优先级的缓存管理策略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1期
6 杨进才,刘云生,王敬华;一个移动计算环境中的缓存管理协议[J];计算机工程;2005年05期
7 黄沛昱;应俊;;消息替换风险动态感知的缓存管理策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白小明;邱桃荣;;基于有限缓存输入队列交换机的缓存管理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1期
9 李平;杨婷婷;韩俊刚;;网络交换中的缓存管理研究与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年01期
10 刘乔寿;白娜;王燕燕;张洪沛;;机会网络缓存管理机制性能分析与比较[J];数字通信;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司成祥;孟晓p,
本文编号:2901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90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