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创新能力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集聚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许多城市已经成为人才和资本积聚的"高地",基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的城市创新系统也成为了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域形成创新系统的特点,构建了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北京、深圳、杭州、广州、成都和重庆六大移动互联网产业核心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研究。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创新能力 移动互联网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东道国区位优势与FDI流入关系研究”(11YJAGJW010)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辽宁老年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研究”(L13DJY08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均衡问题研究”(07BJY055)
【分类号】:F49;F29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的城市、地区和国家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在合作中相互竞争,并由原来单纯的竞争关系逐步转变为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实践表明,城市和区域竞争的优势来源于不断地创新[1]。一方面,在城市和区域创新系统中,行为主体的空间临近性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王程椺;;创新型城市之思:多重资本的生产与分配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4期
3 周青;刘志高;朱华友;尹贻梅;;创新系统理论演进及其理论体系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02期
4 张昕;陈林;;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两类高技术制造业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义刚;王琼;;合肥市高新区创新网络主体及其创新行为实证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年01期
2 文宗川;张璐;;生态化视角下城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演化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陈莉平;黄海云;;区域创新网络的运行模型及其运行过程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任胜钢;胡春燕;王龙伟;;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5 郭亚平;孙丽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研究案例[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曾小彬;包叶群;;试论区域创新主体及其能力体系[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6期
7 滕堂伟;;关于创新集群问题的理论阐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刘凤朝;马荣康;姜楠;;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绩效及演化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13年01期
9 符文颖;;福特-后福特二元生产系统下的企业创新行为——以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8期
10 黄亮;杜德斌;;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演进与反思[J];地理科学;201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守华;;苏州市及周边地区创新软环境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启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2 王程椺;曾国屏;;社会技术想象视角下的城市:从城市化到创新[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青;刘碧云;;区域创新网络的动态运行机理及其完善[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许丹;;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网络研究——意大利的温州籍服装企业的案例[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张营;谢永平;;学习型区域:基于信息化的区域创新系统[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罗小虹;黄剑;;“流动空间”与一体化规划[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侯媛媛;刘云;张庆;;中关村创新国际化战略及绩效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9 侯媛媛;刘云;;高新区创新国际化运行机制及绩效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10 李海海;邓希;;中国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视角[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萌;关系型契约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占贞;东北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演进与成长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6 谭文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7 刘向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马鹤丹;基于区域创新网络的企业知识创新系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顾新;区域创新系统论[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唐中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磊;区域自主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黄力韵;产业创新与上海城市功能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吕洁;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模式的构建及评价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翠翠;石家庄制药产业创新网络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张朝;保定新能源产业集群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宋玲艳;集群式创新网络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邦鑫;东莞市石排镇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曾小永;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9 张和东;福建省农业产业区域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聂文达;工作设计、内外部动机在组织知识共享中的贡献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王仁祥;邓平;;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3 彭宜新,邹珊刚;国家创新能力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陈丹宇;;基于效率的长三角区域创新网络形成机理[J];经济地理;2007年03期
5 毛睿奕;曾刚;;基于集体学习机制的创新网络模式研究——以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9期
6 陈硕;;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自主权与公共品供给[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7 胡明铭;徐姝;;产业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7期
8 胡钰;;创新型城市的评价与实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1期
9 杨冬梅;赵黎明;闫凌州;;创新型城市: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8期
10 朱凌;陈劲;王飞绒;;创新型城市发展状况评测体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高博;[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治河;面向“中国光谷”的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分析[J];邮电企业管理;2000年04期
2 鲍宗豪;互联网给人类社会带来六大革命[J];开放导报;2000年08期
3 周民;美国的互联网产业区[J];全球科技经济w
本文编号:290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dhl/290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