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26 17:36
1999年至今,我国的证券市场新股发行实行核准制,证监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对IPO公司的业绩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在现行的IPO询价制下,新股的发行价格与公司业绩直接相关。这使得公司在上市审查期间的业绩水平是否满足要求成为公司IPO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许多公司为了顺利获得上市资格并取得较高发行价格不惜采用各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来操控公司上市审查期间的会计信息。按照操纵行为对公司现金流量的影响,可以把盈余管理分成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真实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为获取个人利益,以企业真实的经济活动为手段或控制企业相关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影响和操纵公司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行为。真实盈余管理相比于应计盈余管理更为灵活与隐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和IPO监管的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利用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逐渐缩小,应计盈余管理手段单一、操纵空间有限且易被发现的弊端显现,越来越多公司开始转而进行真实盈余管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实施动机以及经济后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价值的结论,为本文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以实证方...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研究
1.2.2 关于上市公司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研究
1.2.3 关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1.2.4 关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类型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类型
2.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特点
2.2.1 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2.2.2 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
2.3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2.3.1 生产销售操控
2.3.2 酌量性费用操控
2.3.3 非经常性损益操控
2.3.4 关联交易操控
2.4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契约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案例介绍
3.1 凤形股份公司基本情况
3.1.1 凤形股份公司简介
3.1.2 凤形股份公司所处行业简介
3.1.3 凤形股份公司IPO过程
3.2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
3.2.1 使公司满足IPO审核条件
3.2.2 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
3.3 凤形股份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方式的原因
3.3.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缩小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
3.3.2 日趋严格的监管增加了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
3.3.3 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加灵活
3.3.4 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加隐蔽
4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4.1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1.1 通过大幅赊销增加收入
4.1.2 压低酌量性费用提升利润
4.1.3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
4.1.4 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利润
4.2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测算
4.2.1 测算的方法
4.2.2 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
4.2.3 异常生产成本
4.2.4 异常可操控性费用
4.3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4.3.1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达到了IPO审核条件
4.3.2 公司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变脸”
4.3.3 公司上市之后持续盈利能力恶化
4.3.4 公司上市之后股东财富受损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凤形股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上市
5.1.2 凤形股份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5.1.3 凤形股份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比采取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和隐蔽
5.1.4 凤形股份过度的盈余管理给公司的业绩下滑埋下了伏笔
5.1.5 凤形股份过度的盈余管理使公司股东财富受到损害
5.2 政策建议
5.2.1 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现象
5.2.2 进一步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法规压缩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5.2.3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等监管机制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5.2.4 进一步完善IPO发行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析师跟进、公司性质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 何雪锋,张珑姣,王悠. 财会通讯. 2017(30)
[2]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手段及其监管[J]. 廖楚君,袁春生. 会计之友. 2017(15)
[3]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一个前景理论的解释[J]. 鲍学欣,曹国华,邢相春,王鹏. 管理工程学报. 2017(03)
[4]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监督与真实盈余管理[J]. 郭春林. 财会通讯. 2017(15)
[5]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下的盈余管理及识别——基于青鸟华光的案例研究[J]. 刘春燕,时彩丽,袁少茹.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02)
[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J]. 胡华夏,洪荭,刘梦蝶. 财会月刊. 2017(06)
[7]“濒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与再次“戴帽戴星”关系的检验[J]. 杜颖洁,史天瑜. 财会月刊. 2016(20)
[8]公司IPO盈余管理路径研究——以贵人鸟为例[J]. 刘烨,吕长江.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6)
[9]中国资本市场IPO长期超额收益新探——基于BHAR模型改进、事件信息传递及公司特征变化的解释[J]. 司崭. 中国经济问题. 2015(04)
[10]真实盈余管理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公司成长性差异的分析[J]. 罗琦,王悦歌. 金融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2940161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上市公司IPO盈余管理的研究
1.2.2 关于上市公司转向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研究
1.2.3 关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1.2.4 关于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研究
1.2.5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概述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概念及类型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
2.1.2 盈余管理的类型
2.2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特点
2.2.1 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2.2.2 真实盈余管理的特点
2.3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2.3.1 生产销售操控
2.3.2 酌量性费用操控
2.3.3 非经常性损益操控
2.3.4 关联交易操控
2.4 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2.4.1 契约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信息不对称理论
3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案例介绍
3.1 凤形股份公司基本情况
3.1.1 凤形股份公司简介
3.1.2 凤形股份公司所处行业简介
3.1.3 凤形股份公司IPO过程
3.2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
3.2.1 使公司满足IPO审核条件
3.2.2 提高公司股票发行价格
3.3 凤形股份采用真实盈余管理而非应计盈余管理方式的原因
3.3.1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缩小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
3.3.2 日趋严格的监管增加了公司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
3.3.3 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加灵活
3.3.4 真实盈余管理比应计盈余管理更加隐蔽
4 凤形股份IPO前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及经济后果分析
4.1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4.1.1 通过大幅赊销增加收入
4.1.2 压低酌量性费用提升利润
4.1.3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
4.1.4 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利润
4.2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测算
4.2.1 测算的方法
4.2.2 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
4.2.3 异常生产成本
4.2.4 异常可操控性费用
4.3 凤形股份真实盈余管理经济后果分析
4.3.1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达到了IPO审核条件
4.3.2 公司上市之后经营业绩“变脸”
4.3.3 公司上市之后持续盈利能力恶化
4.3.4 公司上市之后股东财富受损
5 案例研究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5.1.1 凤形股份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成功上市
5.1.2 凤形股份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真实盈余管理
5.1.3 凤形股份采取真实盈余管理比采取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更加灵活和隐蔽
5.1.4 凤形股份过度的盈余管理给公司的业绩下滑埋下了伏笔
5.1.5 凤形股份过度的盈余管理使公司股东财富受到损害
5.2 政策建议
5.2.1 应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现象
5.2.2 进一步健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法规压缩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
5.2.3 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等监管机制来抑制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5.2.4 进一步完善IPO发行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析师跟进、公司性质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 何雪锋,张珑姣,王悠. 财会通讯. 2017(30)
[2]非经常性损益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手段及其监管[J]. 廖楚君,袁春生. 会计之友. 2017(15)
[3]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一个前景理论的解释[J]. 鲍学欣,曹国华,邢相春,王鹏. 管理工程学报. 2017(03)
[4]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监督与真实盈余管理[J]. 郭春林. 财会通讯. 2017(15)
[5]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下的盈余管理及识别——基于青鸟华光的案例研究[J]. 刘春燕,时彩丽,袁少茹.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7(02)
[6]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股价信息含量的传导路径——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J]. 胡华夏,洪荭,刘梦蝶. 财会月刊. 2017(06)
[7]“濒死”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与再次“戴帽戴星”关系的检验[J]. 杜颖洁,史天瑜. 财会月刊. 2016(20)
[8]公司IPO盈余管理路径研究——以贵人鸟为例[J]. 刘烨,吕长江. 南开管理评论. 2015(06)
[9]中国资本市场IPO长期超额收益新探——基于BHAR模型改进、事件信息传递及公司特征变化的解释[J]. 司崭. 中国经济问题. 2015(04)
[10]真实盈余管理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公司成长性差异的分析[J]. 罗琦,王悦歌. 金融研究. 2015(05)
本文编号:2940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94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