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域中的组织冲突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6:1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阶级理论视域中的组织冲突管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社会形成以来,组织就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人的本质属性也决定了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即组织,才能构成同自然力量相抗衡的社会力量,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的自身价值,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同各式各样的组织打交道。但是,与此相伴而来的各种组织冲突问题也日趋凸显,且不断地阻碍组织功能的正常发挥。因此,探讨如何正确地解决组织冲突问题也就成为国内外各个学科所共同关注的主流话题。与以往的学科只侧重于对组织冲突管理的策略研究而忽视其产生的根源相比,本文则主要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基础,从哲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组织冲突存在的内生机制,从而为通往和谐管理探寻一条新思路。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冲突是组织存在的必然现象,组织的发展就是不断解决冲突的过程。要解决组织的冲突,一方面意味着要承认组织冲突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组织的冲突又是具体的,每一个具体的冲突都表明组织的运作遇到了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本文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首先,以马克思的分工理论为依据来解读组织内部的群体冲突,得出劳动分工形成不同的工作群体,继而由于工作差异引发组织内部的群体冲突;其次,从马克思的分配理论以及所有制理论着手进一步分析组织冲突产生内生机制,从而得出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引发组织冲突的直接诱因,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导致组织冲突的真正根源;再次,从马克思的协作理论入手,论证协作是组织存在的依据,进而得出组织冲突的解决离不开协作;最后,运用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来分析当代社会两大阶级关系所发生的变革,从而进一步探究如何去实现组织的和谐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组织冲突的新途径。
【关键词】:组织冲突 阶级 分工 分配 协作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3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论8-21
  • 1.1 问题的提出8-9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9-16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6-17
  • 1.4 论文的主旨与结构17
  • 1.5 研究的方法17-18
  • 1.6 相关概念的界定18-21
  • 第二章 劳动分工导致组织内部的群体冲突21-30
  • 2.1 劳动分工的历史溯源21-23
  • 2.1.1 马克思之前的思想家对劳动分工的理解21-22
  • 2.1.2 马克思阶级分析视域下的劳动分工22-23
  • 2.2 劳动分工形成不同的工作群体23-26
  • 2.2.1 自然分工与社会分工24-25
  • 2.2.2 物质劳动分工与精神劳动的分工25-26
  • 2.3 工作差异引发群体冲突26-30
  • 2.3.1 自发分工的固定化26-27
  • 2.3.2 产品与服务参与权的丧失27-30
  • 第三章 分配关系引发利益相关者间的群体冲突30-37
  • 3.1 马克思阶级分析视域下的分配关系30-31
  • 3.1.1 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30
  • 3.1.2 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本质30-31
  • 3.2 当代组织分配的构成形式31-34
  • 3.2.1 按劳分配的方式32
  • 3.2.2 按资本要素分配32-33
  • 3.2.3 按权利寻租的分配33-34
  • 3.3 组织冲突产生的真正根源34-37
  • 3.3.1 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是引发组织冲突的直接诱因34-35
  • 3.3.2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导致组织冲突的真正根源35-37
  • 第四章 协作关系是解决组织冲突的前提37-43
  • 4.1 马克思阶级理论视域下的协作关系37-39
  • 4.1.1 协作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37-38
  • 4.1.2 资本主义协作关系的本质38-39
  • 4.2 协作是组织存在的根据39-40
  • 4.2.1 组织存在的哲学意蕴39-40
  • 4.2.2 组织的功能源于协作40
  • 4.3 协作是解决组织冲突的基础40-43
  • 4.3.1 协作的性质决定管理的必要性41
  • 4.3.2 组织冲突的解决离不开协作41-43
  • 第五章 变革阶级关系走向和谐管理43-51
  • 5.1 当代阶级关系的变革43-46
  • 5.1.1 当代无产阶级的变化43-44
  • 5.1.2 当代资产阶级的变化44-46
  • 5.1.3 两大阶级变化的反思46
  • 5.2 从变革阶级关系中探寻和谐管理的新途径46-51
  • 5.2.1 变革工作方式是促进和谐管理的有效途径47-48
  • 5.2.2 变革管理方式是实现和谐管理的重要途径48-49
  • 5.2.3 变革分配制度是促进和谐管理的根本途径49-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共管理研究》欢迎投稿[J];公共管理研究;2006年00期

2 张杨;;旅游节庆的开发管理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4期

3 毛新礼;;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0期

4 王心诚;;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与管理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8期

5 宫立新;;基于ERP环境的财务管理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0年11期

6 王宏;何亚坤;门宏飞;;高校国有资产的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11年28期

7 ;《经济管理研究》1998年总目录[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戴自玮;理性的抉择 光明的前景 1998年山西省管理现代化年会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评奖会会议纪要[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02期

9 宋家驹;宋身才;胡千红;何航程;;市场环境下国家军用标准 军工行业标准发行管理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01期

10 ;《南开管理评论》成为“中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研究力排名”样本期刊[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雅芬;;“银发族”旅游者行为特征与管理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阮永刚;喻斌;;国家教师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 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年级管理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C];2010年

3 过聚荣;;企业关键人力资本的识别与管理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徐中原;;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工作报告[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周长宝;黄韦艮;厉冬玲;傅斌;张华国;杨劲松;史爱琴;楼秀林;肖清梅;;卫星遥感结合分形方法监察海洋动态特征及海量数据管理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胡宝民;贾小峰;李子彪;;地方科技工作管理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7 ;前言[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8 贺乐凡;;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思考[A];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黄建始;王煜;;健康管理研究[A];2009-20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10 易东;;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召开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A];上海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三届常务理事会论文选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动学习 西行取经 加速岷江沱江水质变清[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许德音 周长辉;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现状[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王辉;时代呼唤管理理论的创新[N];今日信息报;2004年

4 佚名;虚拟物流风险管理研究[N];现代物流报;2007年

5 张映红;探索中国企业成功之道[N];人民日报;2005年

6 饶們子;一项值得重视的文艺管理研究新成果[N];文艺报;2005年

7 公管学院;开展抗震救灾应急管理研究[N];新清华;2008年

8 范建;农业科研机构知识管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N];科技日报;2005年

9 淮水;中国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研究力排名[N];光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窦毅;明基“三度空间模型”构筑高效能团队[N];财经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越;社会建构论视阈下组织冲突的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王

本文编号:306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306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