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虚假繁忙现象透视组织管理问题
发布时间:2021-08-25 09:54
组织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管理来优化生产要素资源调配并增加它们的价值。在组织管理实践中,人浮于事的虚假繁忙现象时有发生,对组织运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普遍性的虚假繁忙现象折射出组织管理出现了问题,需要管理者从决策的执行、约束与激励等方面实现组织行为与制度优化。
【文章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26(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虚假繁忙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一) 决策型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二) 群体性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三) 拒绝型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二、虚假繁忙现象的诱因分析
(一) 管理者决策与执行偏移
(二) 激励与约束失效
1. 激励机制失效
2. 约束框架缺陷
(三) 没有规避“彼得法则”
三、组织行为与制度安排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决策与执行控制
1. 纠正决策的偏执性
2. 标准化执行与执行监控流程
(二) 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1. 从激励到激活
2. 从约束到赋能
(三) 合理规避彼得法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组织目标模糊的发生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三种组织视角的解释框架[J]. 李声宇.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9)
[2]警惕临床中科学决策的“陷阱”[J]. 刘国利,张锦英. 医学与哲学(B). 2016(12)
[3]中国情境下变革型领导与绩效关系的Meta分析[J]. 陈春花,苏涛,王杏珊. 管理学报. 2016(08)
[4]反思管理本质的新视野[J]. 高冠新,郭启贵. 理论月刊. 2009(08)
本文编号:3361894
【文章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26(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虚假繁忙的种类及表现形式
(一) 决策型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二) 群体性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三) 拒绝型虚假繁忙
1. 界定
2. 危害
二、虚假繁忙现象的诱因分析
(一) 管理者决策与执行偏移
(二) 激励与约束失效
1. 激励机制失效
2. 约束框架缺陷
(三) 没有规避“彼得法则”
三、组织行为与制度安排优化的对策建议
(一) 强化决策与执行控制
1. 纠正决策的偏执性
2. 标准化执行与执行监控流程
(二) 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
1. 从激励到激活
2. 从约束到赋能
(三) 合理规避彼得法则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公共组织目标模糊的发生逻辑与治理路径——基于三种组织视角的解释框架[J]. 李声宇.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9)
[2]警惕临床中科学决策的“陷阱”[J]. 刘国利,张锦英. 医学与哲学(B). 2016(12)
[3]中国情境下变革型领导与绩效关系的Meta分析[J]. 陈春花,苏涛,王杏珊. 管理学报. 2016(08)
[4]反思管理本质的新视野[J]. 高冠新,郭启贵. 理论月刊. 2009(08)
本文编号:33618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3361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