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对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异质性对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 团队异质性 交互记忆系统 知识转移过程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知识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领域变得比以往更加丰富,各种知识领域之间的界限已日益模糊、彼此交融,越来越多企业采用面向问题和任务的团队形式开展工作,多元化劳动力的聚集会给团队带来异质性,异质性的产生可能会提高团队知识存量和知识水平,促进知识的转移,但也可能会产生知识鸿沟,,产生“知识壁垒”,阻碍知识的转移。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微组织,它所面临的工作任务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的动态过程,团队能否盘活内部知识资源,实现知识的有效流转、吸收和利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知识的创新,更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由此,本文将研究触角深入至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基于过程视角,通过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知识转移过程的逻辑安排,采用实证研究法,探究了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异质性对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论文在分析设计知识工作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过程,提出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知识创造螺旋上升的过程;总结了知识转移过程的动态性、主体异质性和协同性的特点,从团队层次、个体层次深入探讨知识转移过程的障碍因素。 论文基于知识转移的过程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团队异质性对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将团队异质性划分为低工作相关异质性、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两个维度,引入反映团队认知机制的交互记忆系统,关注知识转移的传递、吸收和利用三个重要阶段,构建低工作相关、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转移过程的关系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采用问卷分发方式采集数据,借助SPSS19.0,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和关系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低工作相关异质性与交互记忆系统无显著影响无显著影响,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与交互记忆系统显著相关;团队低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具有负相关关系,团队高工作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呈倒U型曲线关系;交互记忆系统对知识转移过程具有正向促进的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在低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交互记忆系统在高工作相关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论文从优化团队结构、构建知识地图、创建知识转移氛围等方面提出了设计型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 团队异质性 交互记忆系统 知识转移过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3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1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8
- 1.2.1 知识工作、知识工作者与知识工作团队11-12
- 1.2.2 知识转移研究现状12-18
- 1.2.3 研究现状评述18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8-20
- 1.3.1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18-19
- 1.3.2 论文研究方法19-20
- 1.4 论文的创新点20-21
- 2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研究21-29
- 2.1 设计型知识工作和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分析21-22
- 2.2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22-28
- 2.2.1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一般过程23-24
- 2.2.2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特点24-25
- 2.2.3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途径25-26
- 2.2.4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的障碍26-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3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理论假设与模型29-37
- 3.1 研究说明29
- 3.2 相关概念的界定29-31
- 3.2.1 团队异质性29-30
- 3.2.2 知识转移30
- 3.2.3 交互记忆系统30-31
- 3.3 研究假设31-35
- 3.3.1 团队异质性与交互记忆系统31-32
- 3.3.2 团队异质性与知识转移过程32-33
- 3.3.3 交互记忆系统与知识转移过程33-34
- 3.3.4 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转移过程的关系34-35
- 3.4 研究模型35-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4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实证方法设计37-44
- 4.1 问卷设计37-38
- 4.2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38-41
- 4.2.1 团队异质性的测量38-39
- 4.2.2 交互记忆系统的测量39-40
- 4.2.3 知识转移过程的测量40-41
- 4.3 实证数据收集41-42
- 4.4 数据处理方法42
- 4.5 本章小结42-44
- 5 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44-62
- 5.1 样本的基本情况44-45
- 5.2 团队数据的整合检验45-46
- 5.3 结果变量的描述性统计46-48
- 5.4 效度与信度分析48-53
- 5.4.1 交互记忆系统的效度与信度分析48-51
- 5.4.2 知识转移过程的效度与信度分析51-53
- 5.5 相关分析53-55
- 5.6 回归分析55-58
- 5.6.1 团队异质性对交互记忆系统的回归分析55
- 5.6.2 团队异质性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回归分析55-56
- 5.6.3 交互记忆系统对知识转移过程的回归分析56-57
- 5.6.4 中介作用分析57-58
- 5.7 假设验证58-59
- 5.8 结果分析59-60
- 5.8.1 团队异质性和交互记忆系统59
- 5.8.2 团队异质性和知识转移过程59
- 5.8.3 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转移过程59-60
- 5.8.4 团队异质性、交互记忆系统和知识转移过程60
- 5.9 基于交互记忆系统认知机制的知识转移优化策略60-61
- 5.10 本章小结61-62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62-64
- 6.1 研究结论62-63
- 6.2 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0
- 附录70-74
- A. 调查问卷70-74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峰;;工作团队特征辨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9期
2 肖志刚;;内部激励:增强管理竞争力的关键[J];国外建材科技;2008年03期
3 熊浩;;成功吸纳集体跳槽者[J];经理人;2010年08期
4 刘艳良;;网络经济下中小型企业发展的四大应对措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吴敏洁;李晓旭;王壮;;论在招标工作中应把握的关键环节[J];经营管理者;2010年23期
6 薛继东;;团队文化的界定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市场;2011年13期
7 黄开亮;姚景照;;论人性假设理论与团队管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薛继东;李海;;团队文化视角下的工作团队创新模式——以青岛港与广东移动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10期
9 王雪青;张康照;谢银;;BIM模型的创建和来源选择[J];建筑经济;2011年09期
10 侯洪建,翟世民;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J];山西建筑;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同钢;匡金枝;朱巍;;人类线粒体DNA异质性1例[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何振巍;张朝东;;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一家系临床特征及线粒体基因A3243G位点点突变异质性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伟娟;侯一平;徐洁杰;周雪平;贾振军;吴谨;李英碧;;线粒体DNA异质性在法医遗传学中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探讨[A];第二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马筱玲;;异质性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刘春波;吴长君;邢萍;;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陈勇;洪艳;杨连华;陈念良;倪崖;凌志强;余为群;毛江森;;甲型肝炎病毒中国流行株5’NCR核苷酸序列异质性研究[A];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建院55周年院庆论文专辑[C];2005年
8 苏海霞;闫永平;徐德忠;李端;卢娟;;乙型肝炎病毒前C/C和前S/S基因异质性及其与宫内感染关系的初步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刘凡;;越界与异质空间[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董菁;施双双;张国庆;皇甫竞坤;洪源;成军;王勤环;李莉;斯崇文;;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的初步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牧风;新开盘缘何冷热差异大[N];无锡日报;2006年
2 蔡根生;人行卫辉市支行紧紧围绕“人”字做文章[N];新乡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陆慕寒;齐荣纺织开展管理人员“修炼”工程[N];中国纺织报;2006年
4 陈春花;向上管理 向下负责[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江守星;品牌发展需用传统文化引领团队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蠡县县委书记 田钧;改革发展需要团队精神[N];保定日报;2009年
7 许超仁;培训员工的“软技巧”[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8 本版编辑 李丹 内蒙古大学团委旗帜网站记者 韩慧君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2004级汉语言文学系 高芳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2004级新闻系;在旗帜下成长[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王建新;开闭幕式进入制作排练阶段[N];人民日报;2007年
10 齐安民;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二号煤矿着力打造“三力”工作团队[N];延安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超;组织氛围、主管支持感与公务员创新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武军定;在华跨国公司内部知识整合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芦琳娜;异质性视角下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于米;组织公平、员工建言与工作产出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连生;大学学术团队管理模式与组织效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张平;我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7 柯丽菲;企业工作团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熊立;交互记忆系统视角下的异质型团队知识整合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张意如;异质性视角下团体贷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10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潇;异质性对设计型知识工作团队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曲金勇;分工演进中的资本异质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何利珍;PTEN基因在胶质瘤细胞SWO38及克隆亚系中表达的差异性比较[D];暨南大学;2005年
4 李瑞丽;利用流量数据对访问者行为演变过程的建模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邹恒;基于异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的公司治理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尹华华;大鼠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异质性及其在创伤—失血后免疫紊乱中的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7 兰开锋;度假酒店客房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8 李朋军;人肝细胞癌DNA干系倍体异质性的组织原位分析[D];暨南大学;2005年
9 炎萍;异质性[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孔向阳;我国经营者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10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810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