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战略管理论文 >

财务战略管理开题报告_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发布时间:2016-12-06 15:25

  本文关键词: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第 25 卷 ! 第 1 期















2008年 1 月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ol.25 No.1" Jan. 2008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刘华文 , 谭力文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 战略管理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趋势。从战略管理理论学派、 历史演化、

战略选择以及战略管理工具 4个方面阐明了国外学者研究的新动向。 关键词 : 战略管理 ; 定位学派 ; 竞争战略 ; 渐进战略 ; 战略沟通 中图分类号 : C93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7348( 2008) 01- 0191- 05 论发展的历史沿革。但是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



引言
自从 20世纪 60年代以来 , 战略管理研究已走过了相当

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已获得新的发展。这些发展有一部 分是在原有研究框架内的继续深化 , 而另一部分则是重新 开拓战略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新领域。 笔者无意重复明 茨 伯 格 的研 究 模 式 来 重 新 归 纳 与总 结战略管理的流派 , 而且目前有些理论还处于发展初期 , 未能形成一种学派 , 也不具备流派研究的现实基础。 因此 ,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关注战略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一方面探 讨原有战略管理流派的新发展 , 一方面则关注未来战略管 理发展的新趋势。另外 , 本文也反映了国外学者对于战略 管理发展历史的研究成果 , 以便于中国学者更好地把握战 略管理总体发展趋势。最后 , 针对科技的发展和组织的变
Women 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 M] .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1991.13.
[ 9] [ 10 ] [ 11 ] [ 12 ] [ 13 ] 伊卡 林?凯 勒 . 情 有 独 钟 [ J] . 北 京 : 生 活?读 书?新 知 三 联 书 店 , 1987.61.

一段漫长的道路。 其文献与实践活动的最初发展虽然都较 为缓慢 , 但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则呈现出多个前沿领域齐 头并进的局面 , 现在正形成百家争鸣的态势。战略管理理 论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理论 , 并形成了各大流派 , 管 理大师明茨伯格 [ 1] 曾梳理出“ 战略管理十大流派” , 即设计 学派、 计划学派、 定位学派、 企业家学派、 认识学派、 学习学 派、 权力学派、 文化学派、 环境学派、 结构学派等 , 并归纳了 各个学派的特色、 代表人物、 代表作、 特征以及战略管理理

参考文献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Teresa. Ress. 性别 主流 化 : 欧 盟 国家 科技 领 域的 妇女 发 展
[ C] . 妇女就业权益法律保护国际研讨会 , 上海 , 2000. —女 性 的 坎 坷 历 程 [ J] . 国 P.M. 雷 曼 . 在 科 学 界 取 得 成 功—— 外社会科学 , 2001 , ( 2 ) : 92.

Beaslea. Witch Hunting, Magic and the New Philosophy
[ M] . Brighton, England: Harvester Press, 1980.70. 恩 格 斯.家 庭 、 私 有 制 和 国 家 的 起 源 [ A]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 第二十一卷 ) [ Z]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65.69 鲁洁 . 教育社会学 [ M]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90.545.

JANICE. R.LONG. The New Millennium Status of Women in
—— 50 Years Later [ J] . C&EN, 2000(9): 25. Chemistry— 吕继 华 , 吕 频 . 科 技 界女 性 “ 顶 天 立地 ” [ J] . 中国 妇 女报 ,

1995, ( 7) : 11. MADELEINE. Women Scientists Take Varied Paths to the Top [ J] . C&EN, 2001, ( 14) . M.Holloway. 科技领域不平等面面观 : 妇 女 将拥 有更 多 天地
[ J] . 科学 ( 中译本 ) , 1994 , ( 3 ) . 林聚任 . 美国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界性别分层研究的综述 [ J] . 自然辩证法通讯 , 1997 , ( 1 ) :34.

J.A.Malthael. An Economic History of Women in America: Women's Work: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Devel- opment of Capitalism[ M] . New York, 1982.256.

[ 14 ] [ 15 ]

赵红洲 . 科学能力学引论 [ M]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1984.113. 恩格斯 .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A] . 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 ( 第 4 集 ) ( Z)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1972.158. ( 责任编辑 : 高建平 )

H.Zucherman, J.Cole and J.T.Bruer (ed). The Outer Circle:

收稿日期 : 2006- 12- 19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04BJY003 ) 作者简介 : 刘华文 ( 1978- ) , 男 , 湖北天门人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 ; 谭力文 ( 1948- ) , 男 , 四川成都人 ,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管理学理论、 企业战略管理。

?192?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年

化 , 本文也研究了战略管理在具体实践中的新工具。

于环境相对稳定 , 创新对多样性的 要 求 不 高 , 通 过 收购 商 业伙伴或接管商业伙伴的相关职能 , 公司可以快速地直接 控制所需资产。 通过吸收不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网 络关系 , 一个自然统治者最终成为它自己的生态系统 , 并 能从它所控制的资产中获取最大的短期利益。但此时 , 企 业生态系统战略也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如果公司选择从自 己 并 没有 控 制 的 资 产 网 络 获 取最 大利益 ( 统治者战略的利益 ) , 公司将变得资产匮乏并最终 破坏企业所在的生态系统。这也最终成为一个缺陷战略。 如果公司业务非常复杂 , 所处商业环境 成 熟 而 稳 定 , 和 其 它组织的业务关系相对独立 , 生态系统战略就没有什么现 实意义。 企业生态战略不仅 在 分 析工 具 和 战 略 选 择 上 突 破了 传统定位学派的观点 , 而且也对竞争战略提出了新的思考 命题 , 将竞争的领域从个体公司之间拓展到企业生态系统 之间。一方面 , 强调了企业生态系统内部公司之间相互协 作的重要性 : 如果公司制定战略时缺乏整体生态系统观 , 在短期内获取财务利益的战略 , 可能会破坏企业生态系统 的长期发展 ; 另一方面也重新诠释了作为主要竞争手段之 一的技术战略 , 即技术发展的本质 : 企 业 生 态 系 统 内 分布 广泛的创新组织的多样性 , 使得竞争的主要领域不在于从 事技术竞争的个体公司数量 , 而在于生态系统之间或生态 系统领域之间的竞争。


1.1

战略管理理论学派的新发展
定位学派的新发展 : 从产业分析到企业生态分析 ?波特 [ 2] 。波特在战 定位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迈克尔? E

略 定位 问 题 的 基 础 上 , 提 出 企业 在 考 虑 战 略 时 , 必 须 将 企 业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行业是企业经营的最直接环境 : 每个行业的结构又决定该行业内部的竞争状况 , 五力模型 ( 进入威胁、 替代威胁、 买方侃价能力、 供方侃价能力和现 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 决定该行业的 平 均 利 润 率 , 从 而 决 定 了行业内各企业的潜在利润水平。 企业通过对产业演进说 明和各种基本产业环境分析 , 得出 不 同 的 战 略 决 策 , 包 括 成本领先、 标新立异和目标集聚战略。该理论以哈佛学派 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 , 融合了建立竞争优势的具体 途径 , 从而将企业战略的研究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以产业分析近似代替环境分析的研究方法 , 奠定了定 位学派的地位 , 但也限制了定位学派的进一步发展。 Mar-

co lansiti and Roy Levien [ 3] 突破了波特的研究成果 , 用企业
生态系统分析代替产业分析 , 提出了新的定位战略—— —根 据企业生态环境选择战略。在其研究中 , 提出了企业生态 系 统 的 定 义 及 健 康 状 况 的 3 个 评 价 指 标 : 生 产 力 ( produc- 活 力 ( robustness) 、 细 分 市 场 的 创 造 力 ( niche cre- tivety) 、 并基于企业所处生态系统的分析 , 提出了企业生态 ation) 。 战略 ( 见图 1) 。

1.2

竞争战略理论的新发展 : 产业分析新视角

1980年 , 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开创了企业经营战略的
崭新领域 , 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竞争 理论建立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 , 探究产业竞争压力环境下 的战略选择 , 因此竞争压力分析也是整个竞争理论的一个 基础内容。 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中 , 主要使用五力模型来分析竞争 压力。 用一些影响市场价格竞争程度的指标来测度产业竞 争压力 , 例如 : 竞争者数量和集中度 , 需 求 增 长 比 率 , 产业 资本集中度和固定成本 , 差异化程度 , 转化成本 , 竞争群体
图1 企业生态战略

的多样性及退出壁垒的高度等。 但这种分析缺乏客观而具 体的测量方法 , 同时 , 这些指标不 能 解 释 近 年 来 的 多市 场 的复杂情况 , 无法解释构成和影响产业间竞争的压力模式 类型。

公司生态系统战略选择 , 主要根据公司类型而定 , 同 时也要考虑公司的生态系统 , 即 : 生 态 系 统 总 体 混 乱状 况 及公司与内部其它成员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如果企业处于长期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 为平衡其它公 司资产 , 公司采用细分市场战略是一 个 合 适 的 选择 : 通 过 发展与提升专有技能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如果公司处于一个资产共享的复杂关系网络的中心 , 同时也处于一个混乱的环境中 , 那么基础战略就是最为有 效的战略。通过仔细管理公司所依赖的分布广泛的资产 , 或者说 , 通过和商业伙伴分享那些资产所创造的财富 , 能 充分利用整个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提高对环境变化的创新 反应能力。 如果公司处于一个复杂的外部资产网络内 , 而又处在 一个成熟产业中 , 合适的选择是采用自然统治者战略。由

Richard A. D’ Aveni[6]提出新 的 压 力 测 度 方 法 : 压力 体
系描绘 , 并运用竞争压力地图来发展企业的压力战略。 在任何产业 , 公司都 必 须 解决 两 个 关 键 问 题 : 如 果 当 前压力模式继续下去 , 其最终将占据什么竞争地位 ? 应如 何稳定或改变压力方向来减少或提 升 对 当前 压 力 体 系 的 影响 ? 一个公司能否从当前竞争体系中获益 , 取决于其根 据竞争对手和市场 , 采取合并和收购或正式的战略联盟等 战略工具来改变这一竞争系统获取竞争优势的努力。

Richard A. D'Aveni 认为 , 竞争压力系统内的不同公司
有着不同的竞争压力战略 : ① 稳定压力体系。这一战略取 决于产业领袖的财务和战略能力以及 实 施 这 一 战 略 的 意

第1期

刘华文 , 谭力文 :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193?

愿。② 破坏和重新设定压力体系。不能从既有压力体系中 获益或不想遵循既有演化路 径 的 组 织 , 一 般 会 采 取此 战 略 , 而这也需要企业作出两个重要战 略 选 择 : 选择 合 适 的 联盟伙伴以及合适的目标。 基于测度压力的竞 争 压 力地 图 对 于 产 业 的 动 态 稳定 和产业内公司盈利问题也很重要。 它也提供了一种新的分 析思路。在传统的竞争地图之下 , 竞争者能与对手和联盟 建立很好的联系 , 可以理解产业内潜在多市场联系的动态 模式。压力地图则提供了一种 直 观 方法 展 示 这 种 动 态 转 换 , 包括产业如何演化、 压力如何流动等。

源与能力的变化 , 先前的战略选择成为公司生存的基础而 固化下来 , 但是支撑公司成功 的 战 略 则 需 要增 加 新 的 内 容。Christopher A. Bartlett and Sumantra Ghoshal 认为 , 在第 三代战略管理时代 , 经理的目 标 在 于 努 力 用 第 一 代的 管 理、 第二代的组织来实施第三代战略。

3 变化环境下的战略新选择: 渐进战略和 文化学派
由于组织外部环境 变 化 的不 可 预 测 性 和 组 织 本 身所 固有的适应性 , 一些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战略 (理性战略 ) 未能得以实现 , 而一些未经正式制定 的 、 自然 显 现 的 战 略 却得以实现。 另一方面 , 由于战略规划和执行上的缺陷和失败 , 很 多公司仅仅实现部分战略潜能 , 即出现战略目标和战略实 施结果之间的差距问题。 面对这两种看似相互矛盾的状况 , 战略制定和战略实 施应如何适应 ? 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战略制定方法 ? 如 何看待战略目标 ? 面对这些新时 代 下 的 新 问题 , 学 者 们 进 行 了 广 泛 研 究。 Sarah Kaplan and Eric D.Beinhocker 认 为 , 正 式 的 战 略 规划不是浪费时间 , 而是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商业环境 常常变化 , 在公司制定战略的过程中 发 生 重 要 变化 , 而 公 司很少对这些变化作出有效反应。因为准备得不充分 , 公 司高层的讨论往往基于观点而非事实 , 随后的决策往往基 于直觉而非系统分析。但是 , 例行的战略规划的重点在于 提前准备不确定性 , 因此也能使公司获取竞争优势。成功 的公司不是把战略规划当成一种战略计划生成器 , 而是作 为一种在管理团队之间创造“ 预备意识” 的学习工具。 判断 战略规划流程成功与否的标准 : 不是书面计划的优劣 , 不 是每个人的事后感觉好坏 , 也不是战略决策是否在正式会 议上作出 , 而是这一规划流程中所有的参加者是否对战略 决策工作做好了相应准备 [4]。 而 基 于 战 略 规 划 是 一 种 战 略 预 备 的 认 识 , Robert S.

2 战略管理历史演化新动向: 第三代战略 管理
今天大多数经理都 认 识 到战 略 在 信 息 时 代 和 知 识经 济中的实际意义 , 也明确商业游戏的新要求 : 速度、 灵活性 和自我更新 , 同时深刻体会到高素质的人才是公司成功的 必须条件。但在原有战略管理思想的影响下 , 很少有人注 意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 , 更大的挑战在于经理们对战略的 认识还停留在过时的认识上。 当外部战略环境和内部战略 资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时候 , 许多公司还在采用过时的 战略观念。 在竞争战略模式下 , 战略规划系统可以帮助高层决定 发展或收获相关业务。但是 , 所有的计划和投资却不能阻 止来自竞争者对自己的产品—— —市场定位的残酷模仿。 在 适应性 20 世纪 90 年代晚期 , 战略 研 究 开始 更 为 关 注 动 态 、 和持久性优势 , 这也使得人们用一种内部能力评价对外部 竞争进行补充分析 , 意识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将很难被模 仿。 核心能力观点关注知识创造的重要性和建立有助于提 升竞争优势的学习过程。 但是 , 这一方法也面临挑战 : 雇员 从事知识密集型工作的能力各不一样。 人是能力战略的关 键 : 研发人员的稀缺知识和经 验 是 推 动 新 产 品 开 发的 保 证 , 市场人员的重要客户以及发展客户的人际能力是公司 应对市场竞争的核心。 总之 , 人是战略资源的核心 , 战略必 须以人为基础。

Kaplan and David P.Norton 在 其 研 究 中 借 用 平 衡 计 分 卡 的
相关概念和工具 , 系统测度公司无形资产 ( 人力资本、 信息 资本、 组织资本 ) , 从而将这种战略预备的工作具体化 [7]。 在本文中 , 重 点 介 绍 渐 进 战略 和 战 略 文 化 的 研 究 成 果。

Christopher A. Bartlett and Sumantra Ghoshal [ 5] 提 出 了
战略三代论的观点 , 将战略管理的理论演化分为 3 个阶段 , 目前的研究正处与第二代向第三代战略管理转化的阶段。 在其研究成果中 , 比较了三代战略 管 理 的 战 略 重 点 ( 见表

2) 。
第一代战略和第二 代 战 略都 代 表 着 当 时 外 部 环 境和 内部资源和能力下的战略选择 , 而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资
表2 第一代战略 战略竞争重点 战略目标 产品和市场竞争 战略重点的演化 第二代战略 第三代战略

3.1

渐进战略

Rosabeth Moss Kanter[8]重点研究公司在各种不可预测
的环境约束下的战略形成问题 , 并提出了渐进战略。 新技术给商业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包 括可 能 的 重 大 改 变 。 Rosabeth Moss Kanter 通 过 分 析这一应变过程中领先者和落后者的表现发现, 领先者具有很多区别于落后者的特征 , 其中之一 就是它们通过行动创造计划 , 换言之 , 它们进行即 兴表演。 作为制定战略的渐近方法 , 即兴模式具有很

资源和能力竞争 才能和梦想竞争 持久自我更新

防御性的产品—市场定位 长期竞争优势

产业分析 ; 竞争对手分析 主要工具、 观 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 点 战略规划 关键战略资源 财务资本

核心能力 愿景和价值观 基于资源的战略 灵活性和创新 网络组织 前线创业者和实验 组织能力 人力和智力资本

?19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8 年

多优点 , 也有点保守 : 即不完全采用新的模式 , 也不完全抛 开现有可能过时的模式。 同时 , 将战略管理看作一场表演 , 以往的战略管理只是一个提供剧本 , 然后根据剧本进行按 部就班演出。而完整的战略即兴表演包括 6 个要素 : 剧本、 剧院、 演员、 观众、 暂停和连续版本。 当环境的变化使得公司无法按照既有计划行事时 , 即 兴表演就为公司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一种可能。 通过项目 制定的即兴表演 , 组织可以不断提升自己。公司高层的任 务在于提供一个创新氛围。在这一状况之下 , 变化就成为 组织的一个过程 , 而不是组织对超出公司控制范围的痛苦 反应。

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 而不是制定决策本身。一些决策支持 工具虽然具有很强的统计分析能力 , 但在使用上依赖于专 家的指导。这些工具和战略实践也不统一 : 经理在战略制 定时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 , 在战略实施时再使用其它的应 用方法。 种种原因 , 使得这些工具很少被用于实践 : 仅仅限 于诸如 ERP ( 企业资源规划 ) 系统之类的交易软件的运用。 现在 , 随着技术的发展 , 出现了一些新的战略决策工具。

Thomas H. Davenport and Jeanne G. Harris [10]全 面 研 究
了新的自动决策工具和旧的决策支持工具的不同特点。 同 时 , 也分析了自动决策系统所面临的管理挑战 , 具体包括 : 自动决策的内容和限制条款需要经理承担相 ① 管理职责。 应责任。② 专家挑选。自动决策系统的成功既需要设计系 统的专家 , 也需要维系和提高系统流程的分析专家。 ③ 雇 员问题。随着自动决策系统的实施 , 公司对于技能和经验 不足的雇员需求会减少。④ 法律和道德问题 [10]。 随着公司经营过程中涉及数据的增多 , 自动决策的潜 能也趋大 , 传统的决策支持系 统 必 然 被 自 动 决 策系 统 代 替。 当然 ,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采用自动决策系统 , 这也使 得公司很难在战略管理上实施差异化战略 , 因此自动决策 系统必须和战略以及战略流程结合起来 , 否则很难保持竞 争优势。

Rosabeth Moss Kanter 提出 , 技术的变化总是要求公司
进行无数创造性的尝试 , 尝试后就是思考和制定共同标准 以减少不确定性 , 这一过程直到下一次浪潮到来。实行即 兴战略或渐进战略的公司能为应对变化建立基础。

3.2

战略文化 渐进战略探究战略随环境变化的发展问题 , 将战略制

定和战略实施结合起来, 回答了战略的管理问题。而 战略—绩 Michael C.Mankins and Richard Steele 则是直视 “ 效—差距” ( 战略目标和战 略结 果 之 间 差 距 ) 问 题 , 并 重点 探讨了消除这种差距的直接利益 : 战略文化。

Michael C.Mankins and Richard Steele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 影响公司战略和绩效差距问题的因 素 包 括 : 公 司 很 少 针对长期战略计划追踪其业绩表现 ; 公司高层经常忽略绩 效瓶颈因素 ; 公司战略目标多年都未 能 实 现 而造 成 的 “ 战 , 逐渐形成了一种低绩效的公司文化。 略—绩效—差距” 消除这种“ 战略—绩效—差距” 的方法很多 , 包括战略 简单具体化 , 使用增长框图和共同沟 通 语 言 ( 框 图 的作 用 在于为公司高层和业务单元之间提 供 一 种共 同 的 沟 通 工 具 ) ,, 管理资源前期使用情况 , 跟 踪 管 理绩 效 , 开 发 战 略 执 行人员的能力等。

4.2

战略实施新工具 : 战略沟通 企 业 战 略 可 分 为 3 个 层 次 : 公 司 战 略 ( corporate strate-

业 务 战 略 或 竞 争 战 略 ( business strategy) 和 职 能 战 略 gy) 、 ( functional strategy) 。成功的战略在这 3个层次上都具备很 好的一致性 , 这也是公司制定各个层次战略时所追求的目 标之一。 旱期的企业战略理 论 的 研究 重 点 在 于 企 业 如 何 通过 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 , 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形成 匹 配 型 或 一 致 性 战 略 ( Porter, 1980; Hofer & Schendel,

1978)。这是公司战略的一致性要求 : 内部公司战略和外部
环境的一致性。而一旦公司战略制定出来后 , 竞争战略和 职能战略都需要和公司战略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但是 , 如何保持战略一致性 ? 在战略实施上怎样开展 ? 之前的研究工作并没有从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等管理工 作的传统职能上进行考虑 , 即便涉及 职 能 战 略 , 也 更 多 的 是从职能部门的视角去考虑 , 如市场营销战略、 融资战略、 研究与开发战略、 人事管理战略等功能性战略。 现在 , 这一 情况得到了改变 , 学者们开始 将 研 究 的 视 角 跳 开 管理 层 级 , 立 足 管 理 工 作 本身 进 行 研 究 。 Paul A.Argenti, Robert

Michael C.Mankins and Richard Steele 进 一 步 提 出 , 消
除“ 战略—绩效—差距” 的利益除了提升短期绩效外 , 还能 推动形成一种战略文化—— —这种文化对组织能力、 战略和 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持久的影响 : 如果 一 定 时 期内 , 战 略 都 能转化为优秀业绩 , 组织领导者对自身能力将会更自信 , 会愿意承担更大责任 , 更具雄心地将公司转变为更大的公 司 ; 另一方面 , 经理受到激励后也会更努力工作 , 推动公司 进一步发展 。
[9]


4.1

战略管理工具的新发展
战略决策工具的新发展 : 从决策支持系统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自动决策被人们寄予
沟通职能

A. Howell and Karen A.Beck [ 11] 站在战略一致性的角度来研
表3 目 标 战略沟通方法 首选沟通对象 次选沟通对象 沟通渠道 所有组织 雇员 投资者 社区 立法机构 顾客 媒体 顾客、 家庭 评论家、 媒体 媒体 媒体、 顾客 关键机构
新闻发布会、 访谈

自动决策系统 过厚望 , 但是运用到实践的速度 却 慢 得 多 , 而 且 很 多人工智力程序多用于发现问题 , 很少用于提高组 织绩效。 在 20世纪 80年代 , 经理和分析人员用“ 决策 支持系统” 将自动决策理念付诸实践。但也只是用

危机管理 媒体关系 公共关系、

雇员沟通 内部协调建设 财务沟通 满足财务利益 社区关系 形象建设 政府关系 法规 , 满足社会利益 市场沟通 促进销售 , 建立形象

会议、 新闻 会议、 CEO/CFO 事件、 演讲 政府游说 广告、 促销

第1期

刘华文 , 谭力文 : 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

?195?

究沟通 , 提出了战略沟通概念 : 一种提升公司战略地位 , 和 公司全面战略一致的沟通过程。 战略沟通要求层次多样而 目标统一的沟通方法。为达到战略效果 , 不同组织的不同 沟通人员运用不同沟通渠道时 , 必须 遵 循 统 一目 标 , 相 互 协调并统一于公司战略中 ( 见表 3) 。 通过管理工作的一致性来保持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 这 也是联结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之间 的 战 略 实 施环 节 上 的 一致性体现。

业在现实生态环境和未来生态环 境 发 展 趋 势 下 利益 平 衡 的需要而定。 总之 , 战略管理的理论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继续深 化 , 而这些代表和体现着时代特征而不断发展的理论理应 受到中国的战略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足够关注。
参考文献 : [ 1] [ 2] [ 3] [ 4] [ 加 ] 亨 利?明 茨 伯 格 . 战 略 历 程 : 纵 览 战 略 管 理 学 派 [ M] . 刘 瑞红译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 [ 美 ] 迈 克尔?波特 . 竞 争优 势 [ M] . 陈 小 悦译 . 北京 : 华 夏出 版 社 , 2002.



结语
战略的本质是人们 对 企 业与 环 境 之 间 相 互 关 系 的认

Marco lansiti and Roy Levien. Strategy as Ecology[ 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 2004, ( 3 ) : 69- 79. Richard A. D'Aveni. Competitive Pressure Systems Mapping and Managing Multimarket Contact [ J] . MIT Sloan Manage- ment Review,Fall 2002, ( 3 ) : 39- 49.

识 , 各种不同的流派产生的根本原因 , 不 在 于 战 略管 理 思 想本身 , 也不在于研究者所取的视觉 , 而 在于 不 同 历 史 时 期企业环境的变化。 正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历史环境 ( 经济、 技术、 社会、 法律、 制度等 ) , 才 产生 了 某 种 战 略 管 理 思 想 , 并使之成为流派。由于环境在不断变化 , 任何流派都不可 能永恒。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 原有流派必将为新的流派 所取代。因此 , 随着时代发展 , 战 略 管 理 理论 必 将 继 续 发 展 , 旧有的流派必将被更能体 现 环境 变 化 的 新 流 派 所 取 代。 本文通过对国外主 流 管 理学 杂 志 上 最 近 几 年 内 有关 战略管理研究的相关文章进行比较研究 , 从学派观点、 历 史研究、 战略选择和战略管理工具等 方 面 , 全 面 介 绍 了 国 外战略管理的新发展 , 从而为国内学者更好地把握当今战 略管理研究的新趋势提供借鉴 , 并为实践工作者的战略管 理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工具。 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代表着时代发展的趋势 , 中国的战略管理实践者应很好地把 握 这 些 国 外的 最 新 研 究成果 , 以更好地适应经营环境 的 变 化。比 如 , 可 以 借 用
[ 10 ] [ 11 ] [ 9] [ 8] [ 6] [ 7] [ 5]

Christopher A. Bartlett and Sumantra Ghoshal. Building Com- 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People [ J] . MIT Sloan Manage- ment Review,Winter 2002, ( 4) : 34- 41. The Real Value of Strategic Planning[ J] . MIT Sloan Manage- ment Review, Winter 2001 , ( 4) : 71- 76. Robert S.Kaplan and David P.Norton. Measuring the Strategic Readiness of Intangible Assets [ J]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February 2004 , ( 2) : 52- 63. Rosabeth Moss Kanter. Strategy as Improvisational Theater [ J]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Winter 2002, ( 4 ) : 76- 82. Michael C.Mankins and Richard Steele.Turning Great Strategy To Great Performance [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 Au- gust 2005 , ( 2 ) : 65- 73. Thomas H. Davenport and Jeanne G. Harris [ J] .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2005 , ( 2) : 83- 89. Paul A.Argenti, Robert A. Howell and Karen A.Beck.Th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Imperative[ J] . MIT Sloan Manage- ment Review,Spring 2005 , ( 1 ) : 83- 89.
( 责任编辑 : 赵贤瑶 )

Marco lansiti and Roy Levien ( 2004) 有 关 企 业 生 态 分 析 的
方法来指导企业的多元化战略 , 特别是多产业类型的多元 化战略决策。另外 , 还可以借用这种战略思想来理解企业 面对全球价值链整合下的战略选择 : 竞争与合作都只是企 业生态战略的一种选择而已 , 而竞争与合作的取舍则由企

New Resear ch Tr end on Str ategic Management in Wester n Countr ies
Abstr 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is new research trend on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 pur- 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experts' new study in western countries, mainly includ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ies, history, alternative strategy and the tools. Key Wor ds : strategic management ; position theory; competitive strategy; strategic communication



  本文关键词:国外战略管理研究的新动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anlueguanli/206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