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工商大学》 2011年
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问题研究
顾赵丽
【摘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作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两种救济性法律制度,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复议处于救济的最前沿,是行政相对人权益受到侵害时立法所赋予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行政诉讼作为国家司法权的体现,是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的最后一道护栏。两者在恢复和弥补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目标上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程序上的衔接存在着极为密切的逻辑联系,因此,在构建两者程序的衔接模式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各自所存在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但是,纵观我国目前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立法规定,程序衔接中存在规定纷繁复杂、设置标准不准确、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缺乏独立性、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不力等诸多缺陷与不足,导致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在程序上的衔接出现脱节,不仅没有充分发挥两者在目的和制度上的救济作用,反而加深了两者在程序上的矛盾。本文拟以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内涵分析为切入点,通过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概括,强调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互独立却密切联系,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各有优势、不可代替;文章第二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模式的四大基础类型即自由选择型、复议前置型、复议终局型和迳行起诉型,分析各个程序衔接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第三部分介绍国外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模式,并强调其存在的优势;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现行模式存在的缺陷;最后,结合前两部分国内国外的优劣比较,提出重构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模式时应当遵循权利有效救济原则、发挥比较优势原则以及司法最终原则,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应当废除行政复议终局型、重新设定行政复议前置型和推行自由选择型。 笔者冀希对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模式的重新构建,使两者之间逻辑更为紧密,从而使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实现更为良性的互动,更充分地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1;D92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素彰;;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差异与衔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王仰文;;公共权力分工与救济制度承继——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关系之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年12期
3 陆春燕;曾东林;;对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4 汤惠媛;关于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几个问题[J];理论月刊;2002年10期
5 覃佐媛;范晓燕;;中德行政复议制度之比较研究[J];求索;2006年12期
6 龙海峰;;论复议与诉讼实体衔接的失衡与平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林莉红;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定位之我见──以行政诉讼为视角[J];现代法学;2000年02期
8 章志远;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之再思考[J];现代法学;2005年04期
9 张树义;WTO与中国行政救济制度[J];行政法学研究;2004年04期
10 章志远;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J];行政法学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丽娟;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2 耿靖;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丁英;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素平;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程序衔接探析[D];苏州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阮李全;;学生申诉权法理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王克稳;;我国政府采购合同的若干问题[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韩春晖;;论行政处分对象的范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陈海平;;困境与进路:司法改革语境中的量刑程序改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7 陈有勇;;寻求法律的一元化[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8 陈彤;;管制抑或竞争:选择权应该交给谁?——探析“州政府行为豁免原则”背后的问题意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9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10 胡智强;;论我国国家审计权的配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骏;;论当前宪政制度下的独立行使检察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梁晓淮;张洪得;;独立化 公开化 法制化——检察机关侦查权内部制约机制的检讨与重构[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祺国;;论和谐司法[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学成;;我国检察权制约行政权的制度构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朱全景;;论检察机关贯彻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梁三利;;论法院的组织属性[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韬;;考察我国法院处理不良金融债权争议案件的政治维度[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张玉;唐良凤;;论规制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可接受性——以中国“环境规制政策执行”的历史演进为分析文本[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9 吴行政;;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法律问题研究[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刘书燃;;中国行政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解锟;英国慈善信托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郑现喆;西方法在中韩两国的移植和转型及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延军;发展中的美国女性就业权平等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8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果海英;西法东来的样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兵;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艳萍;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殷会玲;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D];河北大学;2007年
5 李研;论刑事法官自由裁量权[D];河北大学;2009年
6 毕波;论行政调查[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晰策;大学生权利救济[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孙会丽;论税务行政复议制度[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春国;略论行政复议制度的新发展[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2 皮纯协,何寿生;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合理性标准[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何士青;;和谐社会的制度根基——法律和谐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4 关保英;;论行政成文法主义的危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高鸿;抽象行政行为可诉性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6 李煜兴;谈玲;;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关系的实定法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7 马晓丽;宪法诉权说初探[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江必新;WTO与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9 段绪永;胡炳光;;试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J];法学杂志;1991年02期
10 倪志凤;复议前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敏;[N];法制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播;实施行政复议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宋春国;略论行政复议制度的新发展[J];北方论丛;2000年03期
3 洪涛,徐永恒;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体会[J];肉品卫生;2000年07期
4 袁明圣;效率:行政复议的价值取向[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张韶华;金融行政复议制度(一)——金融行政复议法律依据和原则[J];西安金融;2001年06期
6 沈福俊;论“穷尽行政救济原则”在我国之适用——我国提起行政诉讼的前置条件分析[J];政治与法律;2004年02期
7 王学政;建立统一的行政法律救济制度[J];法学研究;2004年02期
8 ;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J];中国税务;2004年06期
9 吴桐;;行政复议:企业维权之路[J];大经贸;2004年10期
10 罗兴,章晓民;论对内部人事管理行为的行政复议[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起翔;;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必然选择[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陶为民;;行政复议中的抽象行政行为审查工作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宋鹤卿;董延宁;;为民 便民 利民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对于构建和谐海关的意义[A];法制建设与和谐海关征文专辑[C];2007年
4 王祥珍;;行政复议与行政便民原则[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5 王霁虹;石杰;;律师承办环境行政法律业务操作指引(讨论稿)[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环境、资源与能源法律实践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杨顺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何翠凤;;被征地农民权利救济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贺日开;;我国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机制构建研究[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陈兵兵;;健全行政监督机制[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胜远;;中国的拆迁制度不得不说的痛——兼评新拆迁条例[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宪法与人权委员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暨“律师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长进;[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9年
2 ;[N];辽宁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吴军;[N];南宁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施晔 通讯员 严保林;[N];南通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周洋;[N];北海日报;2009年
6 福建省南平市工商局 沈建勋 杨邦意;[N];中国工商报;2009年
7 重庆市永川区环保局 叶发春 沈鹏程;[N];中国环境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杨静;[N];贵州日报;2009年
9 四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副主任 刘雄建;[N];四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胡安平 通讯员 成春龙;[N];泰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东生;行政复议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静;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琳;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救助[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贺荣;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欢;行政解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彭贵才;论政府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及模式[D];吉林大学;2008年
7 夏志文;受教育权救济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建平;纳税人权利及其保障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金亮新;正当行政程序原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王霄艳;论行政事实行为[D];苏州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晟;论我国行政复议调解制度的具体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玉红;行政复议立法和实践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3 薛翠红;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萌;中美行政复议调解制度之比较[D];中南大学;2010年
5 王丽梅;我国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6 顾赵丽;我国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程序衔接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曹琳;探析行政复议的调解与和解制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芸娇;行政复议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承亮;论我国税务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4年
10 李艳艳;行政复议制度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论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之程序衔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5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45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