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的新发展——以行政给付诉讼为例
本文关键词:给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的新发展——以行政给付诉讼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行政给付诉讼具有争讼对象广泛性、诉讼功能多重性及诉讼两造变动性等特征。行政给付诉讼的类形态应包括请求财产给付之诉、请求事实行为之诉、请求规范颁布之诉和请求不得作为之诉。行政给付诉讼的特殊起诉规则主要包括:给付须因公法上原因而发生,给付须限于行政行为以外的财产或其他行为,原告须主张给付义务损害其权益以及给付不能于撤销诉讼中一并请求。在审理行政给付案件时,司法审查的重心应当是当事人是否有公法请求权并应注意调解方式的有限运用以及判决种类的正确选择。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行政诉讼法 行政诉讼 给付行政 行政给付诉讼
【基金】: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资助项目(05SFB3005)
【分类号】:D925.3
【正文快照】: 一、引言:给付行政兴起引发的新课题美国行政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教授认为:“行政法的首要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处于持续不断变化中的学科”。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法学同样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地寻找自我。如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志远;;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及其政府规制——兼论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法学研究之转变[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志远;;行政诉讼类型构造模式研究——比较法角度的审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奚坚平,王成明,刘珠;论我国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王凌燕;我国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赵洲;论行政赔偿因果关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朱丽琴;实现行政程序法公正原则的制度设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刘泽军;西方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救济制度的若干模式及其启示[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何虹;;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范围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6年16期
9 王秀哲;浅议我国地方立法的完善[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10 朱维究;行政程序立法比较研究——澳门行政程序立法评析及启示[J];比较法研究;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代刃;;论我国行政诉权及其保护制度重构[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蒋岩波;;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设置问题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申晓华;;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行政立法与民主参与[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玲;;日本公害防止协定制度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6 朱新力;唐明良;葛宗萍;;通过技术性变革实现司法公正——行政诉讼异地交叉审判的启示[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于宁杰;;行政诉讼举证责任若干问题研究[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8 李亚兰;王晨;;和谐社会构建下的行政诉讼基本原则[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斌;行政诉讼先行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贺绍奇;论法官的职业伦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邹川宁;论我国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吴华;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吴小隆;公益诉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9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10 毛玲;论英国民事诉讼的演进与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志宏;美国行政程序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高巍;英美法三国行政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毕雁英;行政程序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关联因素分析[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庾成日;论行政自由裁量权[D];延边大学;2001年
6 王身余;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政府整合机制重塑[D];湘潭大学;2001年
7 胡洵贤;论我国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之完善[D];湘潭大学;2001年
8 胡华峰;试论申请强制执行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林宏杰;法规规章备案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陆云霞;论行政诉讼制度中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志远;价格听证困境的解决之道[J];法商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平;;《行政诉讼法》的台前幕后[J];政府法制;2011年16期
2 董志武;;海峡两岸行政给付诉讼比较与借鉴[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高光增;;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04期
4 万杨;;我国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制度的分析与设想[J];学理论;2011年17期
5 杨德润;李鹤贤;;对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反思——以行政不作为诉讼为视角[J];天津法学;2011年02期
6 潘东东;;我国行政诉讼法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7 王斌林;;行政诉讼异地审判的规范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孙迪;;浅议行政诉讼调解机制所遵循的原则[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9 许东伟;马燕;玄璇;;刍议“起诉不停止执行”[J];才智;2011年19期
10 胡建淼;唐震;;行政诉讼调解、和解抑或协调和解——基于经验事实和规范文本的考量[J];政法论坛;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志伟;陈健;;预防性行政诉讼对行政侵权的遏制及其可能——从理念到制度的抉择[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聂慧萍;;我国20年行政审判权运行的轨迹与启示:从对峙到协调——以行政诉讼协调撤诉现象分析行政审判权与行政权的关系[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陈宏光;吕成;;公共行政改革与行政诉讼基本理论创新[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修江;;行政诉讼法目的之回顾与展望——合法性审查与解决行政争议的对立统一[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小红;;重构我国环境行政裁决诉讼制度[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陈永革;李成;;行政诉讼中超期裁判效力研究[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宏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以行政诉讼视角的法律分析[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何海波;;晨光初现的正当程序原则[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李修棋;;论中国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及拓展——兼与美、日比较[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10 黄学贤;;行政公益诉讼: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行政诉讼法修订亮点纷呈[N];济宁日报;2005年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杨建顺;行政诉讼法修改的视点和方向[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记者 孟焕良;浙江高院纪念行政诉讼法实施20周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记者 孟焕良 通讯员 付春杰;余杭:多措并举宣传行政诉讼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记者 鲍雷 通讯员 赵岩 刘行;北京纪念行政诉讼法实施20周年[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张维;行政诉讼法需要大幅度修改[N];法制日报;2011年
7 戴谦 傅勇;全国行政诉讼法修改调研会在青举行[N];青岛日报;2011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莫于川;关于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若干建议[N];检察日报;2011年
9 记者 傅召平 通讯员 刘晓芬;行政诉讼法修改调研会在长沙举行[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鲍雷 通讯员 李洋;最高法院召开行政诉讼法修改研讨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玲;清末民初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白雅丽;司法的角色[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蔡嫐烨;行政诉讼之适时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梁凤云;行政诉讼判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马明生;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行;行政审判依据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陈惠菊;行政诉讼类型化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刘东亮;行政诉讼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谭宗泽;行政诉讼结构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10 曹达全;行政诉讼制度功能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伟;行政给付行为的诉讼救济途径[D];厦门大学;2009年
2 金薇;重构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曾文远;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吉爱红;行政撤诉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何善坚;行政诉讼立法借鉴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能性及其限度[D];厦门大学;2008年
6 席颖;行政诉讼非正常撤诉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闫冬;论我国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之构建[D];延边大学;2005年
8 刁成路;行政诉讼证据排除规则初探[D];苏州大学;2005年
9 谷国艳;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D];湘潭大学;2006年
10 齐太江;行政诉讼被告地位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给付行政与行政诉讼法的新发展——以行政给付诉讼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8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