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生态结构及现代转向
发布时间:2021-09-12 17:36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历史逻辑,有对传统国家治理的继承性。传统时期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生态特性,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皇帝、士阶层和乡族集团)之间的互动维持着动态平衡,而非单线式的组织模式和单向式的能量传递模式。这与专制主义话语下皇帝对最高权力的独占性、裁决的随意性不同。而专制主义也难以完全解释国家治理系统何以长期稳定地存在。只有在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条件下,治理体系内多主体维持着各自的生态位和足够的生存空间,存在持续性的互利与互相限制,才能保证农耕帝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对稳固,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出的生态特性可以视为这种历史逻辑的延续。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生态的经典认识及其作为分析工具的诠释
二、传统国家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
(一)皇帝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二)士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三)乡族集团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三、延伸与转型:传统治理逻辑延续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明晰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转方式
(二)提升政府、市场和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合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模式的治理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基于全国7个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分析[J]. 张立伟. 行政论坛. 2019(03)
[2]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3(03)
[3]协商治理:一个成长中的新公共治理范式[J]. 张敏. 江海学刊. 2012(05)
[4]政治生态学的含义[J]. J.海华德,康立伟. 哲学译丛. 1996(Z1)
[5]生态政治论[J]. 刘京希. 学习与探索. 1995(03)
[6]行政生态学浅探[J]. 吴宇飞.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5)
[7]士、知识分子及其他[J]. 刘韶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态分析[J]. 王沪宁. 天津社会科学. 1988(03)
[9]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3)
[10]小农与专制集权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J]. 武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1)
本文编号:3394651
【文章来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47(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生态的经典认识及其作为分析工具的诠释
二、传统国家治理的政治生态分析
(一)皇帝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二)士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三)乡族集团的政治生态位及其生态效应
三、延伸与转型:传统治理逻辑延续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明晰政治生态系统的运转方式
(二)提升政府、市场和社会治理主体间的合作能力
(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模式的治理价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农村社区协商治理的现状、困境及发展对策——基于全国7个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的分析[J]. 张立伟. 行政论坛. 2019(03)
[2]国家治理逻辑与中国官僚体制:一个韦伯理论视角[J]. 周雪光. 开放时代. 2013(03)
[3]协商治理:一个成长中的新公共治理范式[J]. 张敏. 江海学刊. 2012(05)
[4]政治生态学的含义[J]. J.海华德,康立伟. 哲学译丛. 1996(Z1)
[5]生态政治论[J]. 刘京希. 学习与探索. 1995(03)
[6]行政生态学浅探[J]. 吴宇飞.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5)
[7]士、知识分子及其他[J]. 刘韶军.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04)
[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生态分析[J]. 王沪宁. 天津社会科学. 1988(03)
[9]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J].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03)
[10]小农与专制集权政府的作用力方向及其影响——兼论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J]. 武建国. 云南社会科学. 1987(01)
本文编号:3394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394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