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下的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2 09:50
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既要遵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认真听取农民开展农村改革的内在想法,将其和基层政府推行的外在改革相衔接,逐步推向前进。对恩施州来讲,需要在全面尊重群众个体意愿基础上,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在村治理层面实现功能耦合,建立适宜民族地区管理的善治格局,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充分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诉求,以实际行动推进基层民主进程。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善治理论与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性
二、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善治下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心
(一)镇、村角色定位及职能权限
(二)公共服务体系
(三)基层服务政府与农民素质
四、善治下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举措
(一)恩施基层政府发挥好服务功能
(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三)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治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分析[J]. 任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2]基于“善治模式”的乡村治理建设构想[J]. 熊健敏,梁建春.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8)
[3]善治视阈下和谐农村权力格局的蕴涵[J]. 陈一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4]实现农村善治的基本途径分析——对M、C两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J]. 向俊杰. 学术交流. 2009(01)
[5]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J]. 郑茂刚.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4)
[6]善治: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刘汶.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7]新农村建设:善治从参与开始[J]. 李克胜.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实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J]. 周先竹,陈树生,沈熙,王江兵,张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2)
[9]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基于善治理念的考量[J]. 潘洋.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研究[D]. 谭垚.中南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0667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善治理论与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耦合性
二、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善治下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心
(一)镇、村角色定位及职能权限
(二)公共服务体系
(三)基层服务政府与农民素质
四、善治下湖北恩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举措
(一)恩施基层政府发挥好服务功能
(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三)培育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型农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善治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分析[J]. 任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2]基于“善治模式”的乡村治理建设构想[J]. 熊健敏,梁建春. 中国集体经济. 2011(18)
[3]善治视阈下和谐农村权力格局的蕴涵[J]. 陈一收.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4]实现农村善治的基本途径分析——对M、C两镇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思考[J]. 向俊杰. 学术交流. 2009(01)
[5]通过乡村善治构建和谐乡村[J]. 郑茂刚.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4)
[6]善治: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刘汶.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7]新农村建设:善治从参与开始[J]. 李克胜.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07(01)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实践——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家园建设的模式[J]. 周先竹,陈树生,沈熙,王江兵,张磊. 安徽农学通报. 2007(02)
[9]新农村建设的再认识——基于善治理念的考量[J]. 潘洋.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06)
硕士论文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村民自治研究[D]. 谭垚.中南民族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90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9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