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侨华人、侨乡社会与跨国宗族实践——以广东五邑侨乡薛氏为例
本文关键词:海外华侨华人、侨乡社会与跨国宗族实践——以广东五邑侨乡薛氏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侨乡研究 五邑侨乡 跨国实践 宗族研究 宗亲会
【摘要】:论文以旧金山、香港与广东五邑侨乡坎镇的薛氏宗亲会及其相关组织为重点,从互补与竞争的视角,探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薛氏宗族及其宗亲成员在一个跨国空间内展开的宗族实践,并进一步分析这种宗族实践的发生机制、发展过程及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回应传统宗族研究遗留下来的争论。由于海外侨资与声誉资源的稀缺,合作、竞争与矛盾始终存在于宗族内部,这种互补与竞争既是跨国宗族内部出现的不同成员及组织的经济与社会分化的产物,也进一步成为维持与加强跨国宗族形态的不同区域、国家的宗族成员及组织对于宗族的归属感与向心力的重要动因。正是在这种既有同盟又有竞争的错综复杂的宗族网络中,侨乡宗亲组织以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宗亲组织及其个体才得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精彩纷呈的跨国宗族实践。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侨乡研究 五邑侨乡 跨国实践 宗族研究 宗亲会
【基金】:2015—2017年度中国侨联课题“广州珠江华侨农场归难侨群体的多向分层融入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CZQK214)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特别委托项目“广州新移民与侨乡社会的互动” 中山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的资助
【分类号】:D634.3
【正文快照】: 一、引言宗族历来是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讨论的经典课题。学术界曾经为此集中讨论过维系宗族的因素和基础。英国人类学家弗里德曼认为,族产所形成的经济吸引力是维持宗族成员归属感的关键。[1]此后许多学者围绕他所提出的宗族范式(the lineage paradigm)进行讨论,[2]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刁统菊;杨洲;;多姓聚居与联姻关系——华北村落的另一种形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陆煜,胡鸿保;喜读《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徐杰舜;李富强;;乡土人类学研究回顾(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陈为雷;论家庭关系变动中的农村老年赡养问题[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王健,徐怡芳;文化人类学视野中的粤中民居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王伟光;潮汕农村民间组织的功能分析——对澄海市外砂镇南社乡的调查与思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7 卞利;;从宋明以降到成、同兵燹:徽州山区一个宗族聚居村庄的宗族活动与社会变迁[J];徽学;2011年00期
8 王连花;;动员与反动员:中央苏区“扩红”运动[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邓大才;;“圈层理论”与社会化小农——小农社会化的路径与动力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跃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南农村分家行为研究[J];近代史研究;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品元;;改革开放以来毛南族婚姻行为变化的社会性别解读——以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L屯为例[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周贤润;;屯堡族群通婚圈的社会人类学考察[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杨念群;;“地方性知识”“地方感”与“跨区域研究”的前景[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5 曾祥委;;东南宗族单姓村聚落成因研究——以粤东丰顺县为例[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6 朱炳祥;;族群、民族和谐机制研究——摩哈苴的田野观察[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7 姚秀兰;;论传统社会户籍制度与宗族[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8 黄剑波;;信仰因素的引入与乡村家庭生活的变迁——以一个西北村庄为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9 赵旭东;;平常的日子与非常的控制——一次晚清乡村危机及其社会结构的再思考[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10 刁统菊;佘康乐;;从“敬神”到“祭祖”:微山湖湖区渔民宗族文化的建构[A];山东省民俗学会2013年年会暨中国石榴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4 狄金华;被困的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汪鲸;新加坡华人族群的生活世界与认同体系(1819-1912)[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斌;1950年代的塘村妇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沛艳;黔中苗族宗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聂建顺;人文关怀:民间信仰之本[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谭景芳;元代山东宗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白小强;乡村社会秩序生成和社会关系调节的重要资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利吓;试论流动人口公平及其实现途径[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文亭;不完整的倒置[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邓玉柱;侨乡宗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娜;亲密关系和经济理性的相遇[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丽;“村落共同体”的实践逻辑与居民的非对抗性抵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新星;全球余氏宗亲心连心[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2 李天锡;试论华侨宗乡组织的历史作用及其变化发展[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3 ;世界张氏总会成立[J];寻根;2004年02期
4 金翎;历尽千年风霜 已然万木成林——写在世界林氏人恳亲大会召开之际[J];中州今古;2004年06期
5 陈衍德;变迁中的文化 现代中的传统──从个人、家庭、家族看菲律宾华人[J];南洋问题研究;1997年04期
6 张子宇;;早期华人在唐人街[J];四川统一战线;2012年09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铭科;西安赢得2008年世界刘氏宗亲会举办权[N];西部时报;2006年
2 记者 黄青山邋管亚东 实习生 冯华;居港乡亲为福田发展贡献力量[N];深圳商报;2007年
3 杨泉福;精彩始于今天 辉煌更待明天[N];西部时报;2007年
4 记者 李琳毅;两岸郭氏宗亲盼早日统一[N];石狮日报;2010年
5 王一雄 林榕庆 汤晋坤;海内外何氏后裔齐聚云霄祭奠先祖[N];福建日报;2009年
6 黄英剑;海南海外宗亲组织知多少?[N];西部时报;2006年
7 郭敏 韩咏梅;第二届世界韩氏恳亲大会隆重举行[N];安阳日报;2006年
8 记者 李虎成;世界韩氏恳亲大会在安阳开幕[N];河南日报;2006年
,本文编号:7564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75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