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9-14 22:02

  本文关键词: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历史论文发表 >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

发布日期: 2014-07-06 发布:  

  2013年第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19篇

2013年第1期

  摘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各国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既是衡量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又是促进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体系。它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指导思想,注重结果绩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整合了教育的关键问题:以系统的观点,科学的指标为抓手,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研究“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的质量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质量管理: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91-05
  提高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建立一个能为教育质量提供自我改善的指导体系以及实施平台。高校需要一套能够指导其持续改进质量和追求卓越的标准。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正是这样一套经过实践检验证明切实有效的体系。它通过系统的战略体系、高绩效的科学管理,显著提高了教育质量和公众满意度,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解析
  “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委员会在1988年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管理人员精心研制的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价标准。这套标准体系不但可以用于鉴定学校的教育质量,而且还可以用作学校进行自我评估的参照系统和质量管理的标准工具。“标准”为学校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质量标准框架以改进学校管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1.“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框架体系
  “标准”的框架由三部分组成:学校介绍、系统的运行部分和系统的基础部分。标准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像行进中的自行车,相互关联、协调配合,在运动中得以发展。
  学校简介旨在说明学校的运行背景状况。主要包括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学校的内外部关系、学校面临的竞争、挑战以及学校的绩效改进体系等。系统的运行部分由6个类目组成,确定了组织运行以及所取得的结果。领导、战略规划和学生、利益相关者组成了领导三元组。旨在强调领导聚焦于战略和学生、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关注教师、过程管理和结果组成了结果三元组。学校的员工和关键过程完成了学校的工作从而产生绩效结果。框架中心的水平箭头连接起领导二三元组和结果三元组。双箭头表明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中反馈的重要性。系统的基础部分: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对于一个基于事实和数据的运作、知识驱动的绩效改进体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指标体系
  “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由7项一级指标和17项二级指标构成。二级指标下有具体的评分要点,每个要点都有一系列开放性问题,教育机构根据问题作答,评审专家根据各评分项的要求对参评单位进行评价(见表1)。
  领导:主要考察学校高层领导如何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包括学校的治理结构以及学校如何确立自己的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支持其所在社区。战略规划:考察学校如何建立和实施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以及如何依据客观情况调整改变并检测进展。关注学生和利益相关者:考察学校如何与学生及利益相关者契合以长期赢得市场。契合策略包括学校如何建立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文化。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考察学校如何选择、收集、分析、管理和改进学校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产以及学校如何管理信息技术,也检查学校如何来评审其绩效,并利用评审结果改进组织绩效。关注教职员工:考察学校如何聘用、管理教职工。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激发员工的全面潜能,使之与学校的整体使命、战略、行动计划相一致:也考察学校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教职工发挥才能的环境。过程管理:考察学校如何设计工作系统。如何设计、管理和改进关键过程来保证工作系统的实施,从而为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并达成学校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考察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结果:检查学校在关键领域的绩效和改进,包括学生的学习结果、预算、财务和市场结果以及领导和治理的结果。同时考察学校的绩效水平与竞争者的相对水平。
  3.“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核心价值观
  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卓越。“标准”认为学生的表现和质量是由学校中的学生和利益相关者来评价的。所以,学校的教育方案和服务必须为学生和利益相关者贡献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和利益相关者认可、满意和忠诚。学校既要满足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现时的需要,还要预测到他们未来的需要以及市场的潜在需求。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不仅是其教育方案和服务能满足学生和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要求,而且要区别于其他竞争者,形成自己的特色。
  基于事实,创新管理。“标准”认为学校的管理依赖于绩效的准确测量和分析。测量应取决于学校的发展需要和战略,提供关键过程和结果的重要数据和信息。绩效测量应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测量的领域包括学生的背景、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学术优缺点、对教学和服务的满意度、辍学率、入学率、毕业后情况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支持评价、决策和改进,确定趋势,探究尚不明晰的因果关系。创新意味着实施有意义的改变,创新会使学校的绩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创新应该成为组织的学习型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融入日常工作。为绩效系统所支持。
  关注结果,创造价值。“标准”认为组织的绩效测量应注重关键的结果。比如学生学习、过程的结果:领导和治理的结果;预算、财务和市场的结果等。这些结果应当用于学生及核心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和平衡其相互间的利益。通过为学生和核心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学校建立了公众的信任并为经济社会作出了贡献。学校为了平衡不同利益群体的需求差异和利益冲突,在发展战略中就应明确地纳入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关键要求,以满足和平衡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需要,避免对任何一方造成不利影响。
  二、“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特点分析
  1.理论基础: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指导,注重结果绩效
  美国教育改革的实践证明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和系统方法是适合于学校管理的。“标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反映了当代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组织行为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消费者的理念、“增值”绩效的观念、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系统的观念。显然,这样的理念和指标有助于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视质量为生命,并不断提高管理绩效,更好地满足学生及社会的需求。“标准”不但关注学校教育过程的管理。更加重视结果的绩效。在7项一级指标1000分中,“结果’’这项指标分值为450,几乎占了总分值的二分之一。而结果中关于学生学习和过程的结果占120分,是所有五项结果中比重最重的。“标准”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依据,全员参与。关注管理的全过程,但是更加注重结果绩效的考察,这样既便于测量和分析,更给予不同的院校在管理过程充分发挥的空间。   2.核心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合教育的关键问题
  “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卓越发展为目标,力图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该“标准”整合了重要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组织的特定需求。首先,“标准”把首要重点放在了教学和学习上,因为这是教育组织的首要目标;其次,对于所有的教育组织来说。“标准”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但具体到学校的任务、角色和教育方案等方面,将随学校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最后,“标准”强调学生是教育组织中最关键的顾客,此外还有多方利益相关者,如:家长、教职工、用人单位、其他学校、社区等,总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作为学校的首要使命,同时兼顾了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学校评价绩效指标逐年调整,特别是在学生学习方面的指标,以此适应学生自身和需求的变化,以求达到最佳水平。
  3.运行机制:以系统的观点、指标的方式。促进学校持续改进
  “标准”以系统的观点来建立学校的整个运行体系。它用战略测量指标和过程测量指标来反映学生、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实现和学校整体绩效的改进过程,并动态地沟通和强化这些测量指标之间的联系,实现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和整体绩效的改善。特别是当学校的战略和目标发生改变时,这种校准就显得更为重要。“标准”利用各种测量指标,将各种不同的活动引导到一致的方向上。测量指标既是沟通的手段,也是绩效管理的基础。一套均衡组合的绩效指标的应用,为沟通长、短期的重点事项和监控实际绩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也为结果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基础。学校通过对各项指标的自我检测,不断调整具体策略,从而使得学校朝着既定的使命运行,并争取在绩效改进方面处于领先位置。
  4.适用范围:非指令性,具有普适性
  “标准”是以结果为导向而设置的,具有非指令性和一定的普适性。“标准”具有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详细的评价标准,但是并没有规定学校应该如何架构;学校应该设置哪些职能部门;学校不同的部门是否应该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管理。这些因素因学校不同而异,而且可能随着需求和战略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标准”的重点是结果,不是程序、工具或者学校组织结构。“标准”鼓励学校以创造性、适应性和灵活的方法来实现学校的发展和提高;对工具、技术、制度和组织结构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组织的类型和规模、组织关系、组织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和责任等;对于共同需求而非共同程序的注重,有助于促进理解、沟通、共享、联盟和整合,同时支持对策的创新和多样性。鉴于“标准”的非指令性,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
  三、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
  1.以人才培养统摄科研和社会服务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基本功能和终极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开始衍生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下,高校的教学越来越被忽视甚至被遮蔽。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地方性院校都竭力追求科研成绩。甚至完全以科研为导向来评价高校和教师。在当前情形下。重提高校的核心任务和评价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在国家层面上,至少在思想和理论层面上一直将人才培养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核心。作为高校来说,必须明确规定学生发展的核心地位,以人才培养统摄科研和社会服务。培养高素质人才需要精心的教学、系统的学术训练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高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应该为人才培养服务。特别是地方院校以及高职高专,学校制订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更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依据。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在这方面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参照。
  2.以教师的发展和满意度提升质量
  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我们高校应该更加关注视教师的需求。对教师的重视和尊重不仅体现在提高教师的待遇,还应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学校应该把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学校的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使他们了解所在学科的最新发展,了解社会和企业对本学科的最新需求,同时熟知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高校要定期调查教师的满意度,设立专门机构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缓解他们的压力,并为教师提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工作满意度,以此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3.以质量标准引导并规范质量行动
  没有标准的质量是无法评价、比较和监测的质量。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在教育界的实践表明,学校改革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更需要标准的驱动。标准是学校质量管理的参照系和考察的依据,有助于促进教育组织提高教育质量、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并且强调“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成为当前我国教育界迫切需要攻克的难题,至今尚缺乏系统科学并具有公信力的研究成果。
  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首先,教育质量标准可以从学校质量管理这一视角来构建其指标体系,从质量管理切入编制指标体系及标准系统。其次,质量标准的核心内容必须是学生的发展,不管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根本标准。再次,,标准既要关注教育的过程,更要聚焦教育的结果,以结果为导向,给予不同学校灵活、创新的操作空间。最后,标准要体现基于学校自身基础的发展提升以及同类院校的比较,指标体系的设定既要有宏观的统一性,又要有微观的针对性。总之,基于标准的质量管理既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国际发展的趋势。
  4.打造健康卓越的质量文化
  高校质量管理最初是从企业管理中引入的,一开始就被简单地当作一种工具或技术。各国高校质量管理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从管理环节和技术层面着手是无法实现提升质量的美好愿望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说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物,它是文化的表征和体现。所以对于大学而言,一个真正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从质量文化变革做起。质量文化是一种致力于永久性提高质量的组织文化,具有两个特有的元素:一个是文化元素,即关于质量的共享的价值观、信仰和期望:另一个是机构或管理元素,即为提高质量和协调机构工作人员努力而制定的质量管理程序。
  对于我国高校来说,“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至上”是高校质量文化的共同要求。对于不同的高校类型,应该根据学校的使命、任务、特点建立自己独特的质量文化。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的核心价值观给我们高校构建自己的质量文化提供了很好参考,比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教职工和合作伙伴、创新管理、基于事实的管理以及社会责任等。这些价值观在我国当前的高校管理中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教师的需求。最终形成把全面质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文化,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帮助一个大学成为卓越的大学。这是质量管理的灵魂和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 石连海)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美国“卓越绩效教育标准”对我国高校质量管理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5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iliangguanli/115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2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