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质量管理论文 >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5:27
  在高铁建设高速发展态势下,为强化建设与运营两大系统的对接协调,提高高铁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高铁安全运营,运用反馈论相关理论,探索在高铁工程质量管理中引入运营反馈机制,分析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内涵及组织模式,研究运营反馈机制在高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和开通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实施方案。以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运营反馈机制的实际运用过程及实践效果,发现运用运营反馈机制可有效整治设计、施工、静动态验收等各阶段发生的问题,夯实工程质量基础。最后,提出应强化运营反馈机制顶层设计、注重源头把控运营需求、统一各参建主体思想认识等建议,为全路范围内推广应用运营反馈机制提供思路。 

【文章来源】:中国铁路. 2020,(07)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研究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

流程图,铁工,反馈机制,全生命周期


控制论中把环境对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系统的输入,把系统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系统的输出[10]。在高铁工程项目中,已交付运营的高铁项目问题库及处理意见作为结果的输出,以信息反馈的形式反过来作为系统输入,通过反馈回路作用于在建及后续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和开通运营各阶段,从而有效保障高铁开通全面达标。可见,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高铁工程项目要对抗自然界的自动熵增过程,可借助运营反馈机制实现稳定。基于全生命周期的高铁工程质量管理运营反馈机制的实施方案流程见图2。2.1 设计阶段

施工图,朱鹮,栖息地,隧道


(1)初步设计阶段:借鉴已交付运营的高铁项目经验,在朱鹮栖息地段设置防护网(见图3),优化隧道纵断面,避免洞内出现倒“人”字坡,保证隧道排水通畅等,把住了初步设计源头关,夯实了运营安全基础。(2)施工图设计阶段:对路基边坡地段绿化(见图4)、西安北动车运用所排水槽、部分隧道洞口及车道斜井内轮廓等进行了优化设计,从施工图设计源头把住差错漏项,充分体现了安全运营要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西高速铁路综合试验段工程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J]. 张春光,范今,林维江,赵方,刘金平.  中国铁路. 2019(12)
[2]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 卢春房.  铁道学报. 2016(11)
[3]提高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的思考[J]. 朱怀银.  上海铁道科技. 2016(02)
[4]在建高速铁路安全质量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J]. 钱桂枫.  中国铁路. 2016(07)
[5]中国高速铁路工程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J]. 卢春房.  中国铁道科学. 2015(01)
[6]在建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分析[J]. 程海云,曾毅军.  中国铁路. 2014(07)
[7]基于状态空间法的铁路建设工程过程质量模型研究[J]. 鲁守东,周国华,陈海峰,赵国堂.  中国工程科学. 2014(03)



本文编号:32226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iliangguanli/32226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a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