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经营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8 05:32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后的经营绩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可转债 经营绩效 因子分析


【摘要】:可转债作为一种新型的再融资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的青睐,监管部门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案条例规范了可转债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国内学者对可转债融资经营绩效的研究相对匮乏。本文结合我国可转债融资的制度背景,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可转债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会带来公司绩效的下降,公司风险与公司经营绩效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应大力发展可转债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同时降低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门槛,推行"注册制"。
【作者单位】: 广东工业大学审计处;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科技型中小公司可转债融资研究”(批准号:2012B070300055)
【分类号】:F832.51
【正文快照】: 一、引言理论上而言,可转债能够有效缓解股东与债权人的代理问题(Green,1984[1];Mayers,1998[2];Lewis等,2001),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Isagawa,2000;Oritz,2007),从而改善公司的经营绩效。然而,已有不少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进行可转债融资后,经营绩效呈下滑趋势。我国对公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杜沔;王良成;;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前后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2 刘娥平;刘春;;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绩效滑坡[J];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3 杨如彦;孟辉;徐峰;;可转债的信号发送功能:中国市场的例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4 刘娥平;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康德;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及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蔚;陶辉;;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可转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差异性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2 赵红平;;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10年12期

3 杨洁;;信息不对称与可转债发行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综述[J];财会通讯;2012年12期

4 曾鸿志;何小锋;;基于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可转债融资信号模型[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3期

5 张才琴;;公司的可转换债券发行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2011年05期

6 屈文洲;林振兴;;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因:“后门权益”VS“代理成本”[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8期

7 李亮;廖林;周后红;;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绩效评价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年04期

8 陈晓莉;樊庆红;;香港人民币债券发行的公告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2年04期

9 何杰;王果;李胜;佘脊;;信息披露方式、市场反应与公司治理结构——来自中国证券市场澄清公告的经验研究[J];公司治理评论;2011年02期

10 王娟;胡敏杰;;投资者异质信念视角下可转债发行的股价效应分析[J];财会月刊;2012年3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朱文娟;;我国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告对公司股价效应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小军;;股权再融资与再融资长期业绩下滑: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娥平;刘春;;盈余管理、公司治理与可转债发行后的业绩滑坡——基于PSM方法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何杰;王果;李胜;;信息披露方式、市场反应与公司治理结构——来自中国证券市场澄清公告的经验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蒋艳;;融资约束、大股东利益侵占与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金玲;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忠生;基于资产价格的金融安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贾海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磊彬;多次融资、长期市场反应与公司特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雪芳;可转换债券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7年

6 王利刚;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影响因素与价值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黄勇民;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唐康德;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选择及绩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琦;盈余质量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徐军辉;政府监管与股权再融资效率[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铜;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回购的信息内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天琳;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还是增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燕;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前后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朱春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朱渝;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权再融资绩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徐红雨;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公司治理作用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张柳青;可转债发行前后上市公司绩效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白茹;上市公司A股股权再融资的绩效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翠萍;股权再融资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海燕;可转债公司债券与基础股票的关联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娥平;可转换公司债券基本要素的中外比较[J];南方金融;2002年08期

2 杜沔;王良成;;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前后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3 迟铭奎,周永强;配股融资股价效应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夏伟芳,张维然;我国上市公司增发公告股价效应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3年03期

5 廖晓丽;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1期

6 张金清;刘烨;;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对价值创造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10年09期

7 施东晖;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年06期

8 唐康德,夏新平,汪宜霞;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的市场效应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06期

9 杨如彦;孟辉;徐峰;;可转债的信号发送功能:中国市场的例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10 沈艺峰,田静;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9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余明桂;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代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一平;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绩效变化趋势及成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文峰;上市公司增发新股融资效果及改进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俊棋;;上市公司加大可转债融资的现实问题[J];北京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俊棋;;上市公司加大可转债融资的原因分析及风险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王冬年;韩丹;李宝新;;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特征:债券性还是期权性?[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4 赵红平;;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研究[J];经济经纬;2011年01期

5 张玉琴;;可转债融资选择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年35期

6 孙克新;孙超;;可转债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J];商业会计;2014年07期

7 杨亢余;;合理利用 可转债融资[J];资本市场;2001年11期

8 李叔定;林立;彭中;;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年07期

9 张策;;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融资风险及管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01期

10 马妍;;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的问题分析与探讨[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年;丁玉霞;文远怀;;影响可转债融资特征的因素及指标设计[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信证券 吴闻;可转债融资:原股东不应错过的“免费午餐”[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见习记者 王宁;中国海外上市公司青睐可转债融资[N];上海证券报;2014年

3 ;锡业股份:可转债融资为未来发展助力[N];证券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保国 实习记者 彭斐;中行率先启动A股可转债融资方式[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5 记者 陶君;资本运作夯实主业[N];中国证券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韩瑞芸;工行通过A股可转债融资H股方案待定[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叶梦蝶;中国投资人西行硅谷:美国项目省心 可转债融资流行[N];证券时报;2014年

8 刘军;用好可转债融资工具[N];金融时报;2000年

9 中投证券 李拴劳;可转债融资市场地位不会动摇[N];证券时报;2005年

10 刘溟;可转债融资 四两拨千斤[N];经济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晓峰;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周庆;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朱菲菲;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4 常斯文;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章靓;可转债融资对管理者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6 左璐;我国境外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方式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许倩;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与非效率投资双向治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胡刚;可转债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成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韦心磊;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齐新武;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效应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03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303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