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套牢视角下我国证券发行保荐制度效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力资本套牢视角下我国证券发行保荐制度效率研究 出处:《广东商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04年,中国证券发行市场上实施了证券发行保荐制度,即由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作为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推荐合适企业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制度设计的本意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降低投资者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但是八年来保荐制度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出现了很多保荐代表人为追求自身利益而违规操作导致保荐机构利益、声誉受损,投资者应得利益得不到保护的现象。伴随我国证券发行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证券发行保荐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也需要角色重新定位并厘清成长路径和方向。 鉴于此,本文结合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投资银行保荐制度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在对我国保荐制度出台背景及实施效果回顾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的保荐机构(投资银行)与保荐代表人之间存在的人力资本套牢问题的本质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套牢问题的治理方式:由于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双方的合作方式(行动)在事前不可缔约而且在事后部分可缔约,因此双方会面临争议成本和套牢成本的权衡,只有通过对保荐机构内部控制权合理配置才能起到降低交易成本(争议成本和套牢成本)的作用。接着通过对不同控制权类型的保荐机构(保荐代表人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东控制和保荐代表人与保荐机构的状态依存控制)现金流索取权的比较研究得到了投资银行的最佳组织形式,,即保荐机构所有者(股东)和保荐代表人以合伙制外部组织形式来实现对投资银行(保荐机构)控制权的状态依存控制。最后,本文选取了2008-2010年我国保荐机构的相关指标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三种控制权类型保荐机构的绩效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测度出三种类型保荐机构的DEA效率值并进行了比较。 本文的结论是:我国保荐制度存在着保荐机构与保荐代表人之间人力资本套牢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保荐机构内部控制权没有合理配置导致保荐制度(契约)无法达到事前投资效率和事后决策效率的均衡;保荐机构的内部控制权合理配置应该起到降低交易成本(争议成本和套牢成本)的作用,因为人力资本所对应的专用性资产的买者(保荐机构)和卖者(保荐代表人)只有在事前产权合理配置基础上才能获得更高价值;在通过对三种类型保荐机构内部控制权配置下现金流索取权的比较静态分析后,只有状态依存控制下保荐机构的相对绩效是最优的。保荐机构需要通过合伙制等组织形式及其相应经营模式的改革才能提高我国证券发行市场效率。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商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洋;纵向一体化理论述评[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季建伟,邱菀华;基于“套牢”效应的企业边界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3 杨其静;从完全合同理论到不完全合同理论[J];教学与研究;2003年07期
4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5 乔国锋;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用性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张立君;不完全契约、资产专用性与最优企业所有权安排[J];南开管理评论;2000年03期
7 韦伟,周耀东;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和合约安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8 华武,方世建,缪柏其;人力资本套牢的不完全契约分析[J];财经研究;2002年09期
9 王远明,陈凤;由“推荐”到“保荐”——论证券上市保荐制度中的保荐责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费方域,李靖;企业理论:合同论视角的回溯[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风华;中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宁;基于DEA的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55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135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