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0 09:08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世纪70年代,基于“完全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现代经济学一度达到顶峰。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市场上的异象接连出现,许多学者们为了解释这种股价异常的现象,试图通过更加复杂数学运算和更加严谨的推理,构建更具有说服力的模型来寻求答案,然而一直未能有很好的结果,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现代经济学的假设提出质疑。学者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在市场中表现出不完全理性行为的投资者中,存在着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认知偏差,从此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应当把心理学和社会学纳入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用来诠释市场中存在的异象,行为金融学便由此诞生了。进入二十个世纪九十年代,是行为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时期,行为金融学要比传统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心理活动对行为的影响,这就为解决市场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工具,更加有实用性,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目前,国际上行为金融学关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还未发展到实践阶段,我国的行为金融学研究还停留在对现象的验证和解释上,有待进一步发展。 与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以小型和中型投资者为主体的投资者结构使得投机现象在我国证券市场中表现的极其突出。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在特定心里状态下的投资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也有重要影响。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来看,针对投资者行为偏差可以通过教育的方式,应用到我国证券市场的个人投资者的决策选择中,引导散户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行为,,不仅对中小投资者个人的理性投资起关键作用,而且对保证我国证券市场更加高效的运作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对行为金融理论加以系统阐述,了解行为金融理论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并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概括总结,以对比的方法介绍传统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的不同,之后对个人的非理性在证券市场的范畴内进行理论界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学和实验心理学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确定我国证券市场上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包括“过度自信”、“过度投机”、“羊群效应”“处置效应”、“心理账户效应”、“锚定效应”、“框架依赖”、“后见之明”和“政策依赖”,并分析了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接着根据市场宏观数据——平均市盈率、换手率和波动率三个指标,证实我国证券市场中非理性行为的存在性;最后文章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来纠正投资者的行为偏差,给出相应建议,并结合国家、机构等多方面,对规范我国证券市场,保持证券市场有序运行,健康持续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个人投资者 投资行为 行为偏差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前言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10-11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1
  • 1.4 文献综述11-15
  • 第二章 投资者行为理论概述15-19
  • 2.1 现代金融学对理性经济人的解释15
  • 2.2 信息经济学对有限理性的解释15-16
  • 2.3 行为金融对传统投资理论的修正16
  • 2.4 行为金融理论与传统金融理论的比较分析16-19
  • 第三章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微观表现19-30
  • 3.1 实验设计19-21
  • 3.2 调查结果分析21-29
  • 3.3 小结29-30
  • 第四章 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宏观表现30-36
  • 4.1 市盈率整体偏高30-31
  • 4.2 市场换手率高31-33
  • 4.3 市场波动率大33-36
  • 第五章 对证券市场建设和个人投资者的建议36-44
  • 5.1 规范政府行为36-38
  • 5.2 规范券商和上市公司行为38-39
  • 5.3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行为纠偏39-44
  • 5.3.1 采取反向投资策略39-40
  • 5.3.2 采取动量投资策略40
  • 5.3.3 采取成本平均策略40-41
  • 5.3.4 采取时间分散化策略41
  • 5.3.5 调整投资心态41-42
  • 5.3.6 防止“后见之明”和“锚定心理”42-44
  • 参考文献44-48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8-49
  • 附录49-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方义;证券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J];商业研究;2001年04期

2 王铁军;打击庄家行为与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3 梁定邦;证券市场要均衡监管[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09期

4 ;用法律保障证券市场健康发展[J];金融信息参考;2001年06期

5 张红;俄罗斯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俄罗斯研究;2002年01期

6 韩锦霞;论我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J];决策探索;2003年09期

7 高莉;;构建以市场为主导的证券市场创新机制[J];银行家;2006年08期

8 王冠凤;;证券市场效率探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06期

9 鹿丽;;关于证券市场与会计信息的探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李琴;;证券市场:公平与效率的博弈[J];西南金融;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龙骐;;深圳证券市场形成背景和发展主线研究[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于明;;中西证券市场比较研究[A];集雨窖文丛——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C];2000年

3 张维;;社会计算与证券市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0:社会能计算吗[C];2008年

4 张维;;证券市场社会计算理论与技术研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0:社会能计算吗[C];2008年

5 王维坚;王仕卿;;走出国门向宏观延伸,拓宽视野正确认识证券市场[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6 杜莉;;证券市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7 应群;王亮;;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构、平衡和监管[A];2007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8年

8 曹龙骐;李辛白;;深圳证券市场形成和发展背景考辩[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9 龙柯宇;;我国证券市场道德风险及其法律治理研究[A];2013年第四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黄飞雪;周东清;;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证券市场走势预测[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山;我们为什么沉默了十年[N];财经时报;2001年

2 吴晓求 刘纪鹏 钟伟 李迅雷 陈功 贺宛男;证券市场十大建议[N];财经时报;2002年

3 记者 陈思;证券市场未来发展重点明晰[N];中国证券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盛义;构筑大开发的坚实平台[N];中国证券报;2000年

5 课题研究员 刘辉 张明莉 傅艳 郭根龙 课题研究与协调人 上海证券交易所 谢联胜 鹿小楠;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及其监管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1年

6 ;证券市场黑庄行为亟待治理[N];中国证券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大川;2001我国证券市场理论热点回顾[N];中国证券报;2001年

8 记者 彭少阳 见习记者 刘宁;充分利用证券市场服务经济[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国家外汇管理局合肥分局副局长 崔宏书;利率市场化如何作用证券市场[N];国际金融报;2000年

10 高鹤君;证券市场:转折正在进行[N];经济参考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磊行;我国证券市场开放的风险与控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2 戴宪生;中国农业与证券市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穆耀;证券市场与交易费用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4 赵强;我国证券市场综合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宋夏;证券市场与产业组织完化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陈建青;关于证券市场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吴成颂;海峡两岸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的一个视角[D];河海大学;2005年

8 陈梦根;转轨经济中证券市场的成长与制度变迁[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陈静;新兴证券市场开放风险及其防范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俊青;证券市场泡沫现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新;证券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李海艳;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风险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刘宏博;论我国证券市场的行政监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佳鹏;我国证券市场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永生;强化我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对策与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6 李艳;我国保险资金进入证券市场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7 朱轶恒;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国有企业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廖国辉;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的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王敏;论我国证券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10 田吉安;越南证券市场的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57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