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3-23 06:16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截至目前,尽管一些法律法规中对于内部控制评价进行了说明,但在实际操作中,尚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规范。此外,虽然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却存在这样的现象:内部控制设计比较完善,但是缺乏执行。所以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本文致力于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在构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中,不仅关注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而且还重点关注了内控体系的执行。具体研究方法方面,采用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指标定量化、对比分析的方法。规范研究方面,对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有效性、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理论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实证研究方面,通过案例,对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在构建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具体评价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定性的指标量化,使分析更加简易、科学。比较分析方面,通过对现有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方法的比较,选择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评价的方法。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从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两个角度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的构建,可以较全面的发挥内控的作用,有助于企业实现内部控制目标与企业目标且具有可操作性。企业应在完善其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同时,有效执行该制度。本文在设计内控评价体系方面,参照了coso的五要素。在执行内控评价体系角度方面应用到内控应用指引的具体项目,选取18个一级指标。这弥补了以往分析中只注重内部控制设计而不注重内部控制执行的问题。此外,模糊法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将定性问题量化处理,改变了以往有限的内控有效性评价方法,丰富了内控评价方法体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评价体系 COSO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背景9-11
- 1.1.1 问题提出9-10
- 1.1.2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11-13
- 1.2.1 研究目的11-12
- 1.2.2 本文研究的意义12-13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13-14
- 1.3.1 论文框架13-14
- 1.3.2 研究方法14
- 1.4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14-15
- 1.4.1 主要观点14-15
- 1.4.2 创新之处15
- 1.5 本文研究命题限定15-16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6-25
- 2.1 国内相关文献评述16-22
- 2.1.1 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文献16-17
- 2.1.2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的文献综述17-19
- 2.1.3 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的文献综述19-20
- 2.1.4 内部控制体系评价指标的文献综述20-22
- 2.2 国外相关文献评述22-23
- 2.2.1 法律法规方面22-23
- 2.2.2 内部控制评价方面23
- 2.3 国内外文献对本文研究的启示23-25
- 第三章 理论分析25-32
- 3.1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25-26
- 3.2 基于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分析26-30
- 3.3 委托代理理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指导30-31
- 3.4 契约理论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指导31-32
- 第四章 研究设计32-46
- 4.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理论框架32-34
- 4.1.1 评价目标32
- 4.1.2 主体与客体32-33
- 4.1.3 评价指标33
- 4.1.4 评价标准33-34
- 4.1.5 评价方法34
- 4.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34-40
- 4.2.1 评价体系的设计34-36
- 4.2.2 执行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36-40
- 4.3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方法体系40-46
- 4.3.1 评价方法体系概述40-41
- 4.3.2 内部控制有效性方法体系的设计41-46
- 第五章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应用研究46-68
- 5.1 华能国际简介46
- 5.2 华能国际内部控制情况介绍46
- 5.3 华能国际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46-66
- 5.3.1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7-52
- 5.3.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权重52-58
- 5.3.3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58-65
- 5.3.4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的最终评价得分65-66
- 5.4 评价结果分析66-68
- 研究结论与展望68-70
- 研究结论68-69
- 研究展望69-70
- 参考文献70-73
- 附录73-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5-76
- 致谢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小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2 戴春兰;彭泉;;中美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运用比较[J];财会通讯;2011年19期
3 樊霞;;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21期
4 文胜泽;;构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黄建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性浅析[J];机电技术;2006年04期
6 卿文洁;;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型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2009年12期
7 柴芳云;;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及其评价[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范桂英;;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评价的思考[J];审计与理财;2008年02期
9 吴锡皓;;确保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1期
10 郑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631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