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9 14:05
本文关键词: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与模糊性,能够满足不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所以,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因此,有关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会计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完善的发展过程。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现行会计准则体系第8号《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变更的目的之一在于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变更是否能达到其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的目的呢?实际上,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象主要是长期资产减值,对流动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并无太多实质性的变化。因而,资产减值政策的变更是否能实现其预期目标的关键在于不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对象是流动资产减值还是长期资产减值。本文正是出于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考察,对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篇论文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理论部分从基础概念入手,主要阐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与执行意义。分析现行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相关规定出台的初衷。并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利弊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盈余管理利弊的分析上,得出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应当采用“机会主义行为观”,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分析上,得出会计准则在制约企业盈余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证部分,以我国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数据为基础,区分不同经营业绩的公司,对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特有的政治环境及经济环境做出相应地解释。研究发现,(1)现行会计准则下,经营业绩不同的公司,其盈余管理与资产减值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并且对各类资产减值利用的侧重点不同。(2)虽然,现行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影响很大。但是,现行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并不显著。说明:虽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但是,现行会计准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 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现行体制,遏制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1)在资产减值的研究中引入了盈余管理的动机,并且分类别、分方式的研究了资产减值。根据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将样本公司划分为利润平滑、扭亏为盈和夸大亏损三组,对资产减值区分了长短期资产减值进行研究。(2)本文选择2007-2012年的数据进行研究,样本数据充足,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实施效果的验证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弥补以往文献研究中现行资产减值准则颁布之后数据不足的缺陷。(3)总体验证了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效应,即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是否使上市公司通过更多的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达到既定的目的。为准则修改和资本市场相关规定的完善提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准备 现行会计准则 实证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51;F275;F2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24
- 1.1 选题依据10-11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12-20
- 1.3.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动机的文献综述12-16
- 1.3.2 盈余管理运用具体测算模型的文献综述16-19
- 1.3.3 研究述评19-20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20-24
- 1.4.1 研究内容20-21
- 1.4.2 研究方法21-23
- 1.4.3 研究框架23-24
- 2 相关理论24-36
- 2.1 资产减值相关理论24-28
- 2.1.1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24-26
- 2.1.2 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26-28
- 2.2 盈余管理相关理论28-34
- 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28
- 2.2.2 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28-30
- 2.2.3 盈余管理的利弊分析30-32
- 2.2.4 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32-34
- 2.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34-36
- 3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实施现状36-48
- 3.1 资产减值准则在我国的发展历程36-39
- 3.2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遏制39-44
- 3.2.1 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39
- 3.2.2 资产减值的确认更加全面39-41
- 3.2.3 资产减值的计量更加规范41-43
- 3.2.4 资产减值的披露更加合理43-44
- 3.3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为盈余管理留下的空间44-48
- 3.3.1 资产减值迹象的认定仍存在主观性44-45
- 3.3.2 测试资产减值的操作比较困难45
- 3.3.3 部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45-48
- 4 现行资产减值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48-66
- 4.1 研究假设48-49
- 4.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49-51
- 4.2.1 数据来源49-50
- 4.2.2 样本选取50-51
- 4.3 模型选取与构建51-53
- 4.3.1 非操控性应计利润模型51-52
- 4.3.2 可操控应计利润计算52
- 4.3.3 回归模型52-53
- 4.4 实证分析53-66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53-58
- 4.4.2 相关性分析58-60
- 4.4.3 回归检验结果及分析60-66
- 5 实证结果与对策建议66-72
- 5.1 实证结果66-68
- 5.2 对策建议68-72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72-76
- 6.1 研究结论72-73
- 6.2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73
- 6.3 展望73-76
- 参考文献76-80
- 附录80-120
- 致谢120-12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12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川;新四项减值准备、审计任期与独立审计意见[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孙铮,王跃堂;资源配置与盈余操纵之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3 步丹璐;王木;;盈余管理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06期
4 沈烈;廖育娟;;基于资产减值的盈余管理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年10期
5 张丹;王菁华;宋悠扬;;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实证分析——来自浙江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0年27期
6 潘登;;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通讯;2011年12期
7 刘勤兰;蔡瑜;;ST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年06期
8 朱海嘉;郭炜;曹霞;;国内外资产减值研究文献评述[J];财会月刊;2012年24期
9 廖晓丽;张勤;;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基于《资产减值》准则的必要性[J];经济师;2008年05期
10 廖理;许艳;;盈余管理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年08期
本文关键词: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4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295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