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CAPM模型和BAPM模型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3 14:23
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自我救赎的标志性事件,一举修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缺陷的锢疾。五年来,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壮大,市场规模扩大了10倍以上,证券化程度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投资者结构和投资知识普及程度空前提高,证券市场法律基础和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做空机制(股指期货)也确定于2010年4月16日引入。2010年是这一轮流动性改革画句号的一年,当前流通比例已经超过50%,今年底将完成全流通,在此大变革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的不规范性是否有所改善,严重的噪声交易是否依然广泛存在,在流通体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后资产定价体制是否需要做相应的调整,都是投资者在投资实践和理论研究者理论研究中必需关心的问题。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马科维茨资产组合理论基础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西方资产定价的主流模型之一,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行为金融理论的悄然兴起突破了传统金融理论完全理性的分析框架,提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甚至是不理性的)。在此基础上Shefrin和Statman(1994)提出了致力于探索同时反映“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可...
【文章来源】: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传统模型的文献综述
1.2.2 行为模型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文章结构
2 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2.1 CAPM模型的理论基础
2.1.1 有效市场假说
2.1.2 均值方差模型
2.2 CAPM模型及其发展
2.2.1 CAPM模型
2.2.2 CAPM模型的发展
3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3.1 行为金融理论
3.1.1 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3.1.2 行为金融对EMH和CAPM模型的挑战
3.2 BAPM模型
3.2.1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3.2.2 噪声交易者
3.2.3 具体模型内容
3.3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建模基础
3.3.1 BAPM模型实证难点
3.3.2 动量交易指数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和预处理
4.1.1 替代指数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2 实证过程
4.2.1 β的估计
4.2.2 噪声交易风险与超额收益率的相关性检验
4.2.3 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2.4 基于β系数的行业分析
5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初探[J]. 丁钰鑫.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12)
[2]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检验的新进展[J]. 王远林.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3]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前沿研究[J]. 王倩. 商业时代. 2007(31)
[4]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 王敬,张莹. 价值工程. 2006(01)
[5]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与经济学“后现代转向”[J]. 郭其友,林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6]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 李心丹. 金融研究. 2005(01)
[7]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对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解释[J]. 徐女原. 生产力研究. 2004(10)
[8]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J]. 王智波. 世界经济. 2004(08)
[9]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J]. 陈彦斌,周业安. 经济研究. 2004(06)
[10]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与实证检验[J]. 卫东. 生产力研究. 2003(05)
博士论文
[1]资本定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 韩红成.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5867
【文章来源】: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传统模型的文献综述
1.2.2 行为模型的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文章结构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文章结构
2 传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2.1 CAPM模型的理论基础
2.1.1 有效市场假说
2.1.2 均值方差模型
2.2 CAPM模型及其发展
2.2.1 CAPM模型
2.2.2 CAPM模型的发展
3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BAPM)
3.1 行为金融理论
3.1.1 行为金融理论的产生
3.1.2 行为金融对EMH和CAPM模型的挑战
3.2 BAPM模型
3.2.1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3.2.2 噪声交易者
3.2.3 具体模型内容
3.3 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建模基础
3.3.1 BAPM模型实证难点
3.3.2 动量交易指数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选取和预处理
4.1.1 替代指数选取
4.1.2 数据处理
4.2 实证过程
4.2.1 β的估计
4.2.2 噪声交易风险与超额收益率的相关性检验
4.2.3 资产定价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4.2.4 基于β系数的行业分析
5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后记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行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初探[J]. 丁钰鑫.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 2008(12)
[2]有效市场假说及其检验的新进展[J]. 王远林.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8(03)
[3]行为资产定价理论前沿研究[J]. 王倩. 商业时代. 2007(31)
[4]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的适用性研究[J]. 王敬,张莹. 价值工程. 2006(01)
[5]行为资产定价理论与经济学“后现代转向”[J]. 郭其友,林谧.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6)
[6]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 李心丹. 金融研究. 2005(01)
[7]行为金融理论及其对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解释[J]. 徐女原. 生产力研究. 2004(10)
[8]1970年以后的有效市场假说[J]. 王智波. 世界经济. 2004(08)
[9]行为资产定价理论综述[J]. 陈彦斌,周业安. 经济研究. 2004(06)
[10]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与实证检验[J]. 卫东. 生产力研究. 2003(05)
博士论文
[1]资本定价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 韩红成.复旦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058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405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