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证券论文 >

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2:53
  三板市场,是一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它既能为暂时不满足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上市要求的公司提供辅导培育服务,又能为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退市的公司提供股份再流通的场所,因此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三板市场现指“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是于2001年正式开办的。发展至今它逐步具备了三大功能:第一是为原STAO和NET系统的定向募集公司提供股份流通场所;第二是接纳主板退市公司;第三是为中关村园区的非上市高科技企业提供报价转让服务。与国外成熟的三板市场相比,我国有关三板市场的法律制度至今仍未完全建成、缺憾相对较多,如监管体制的不足阻碍了市场的持续发展,发行制度的缺位制约了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交易机制的错位则导致了市场交投局面冷清、股票乏于流动。有鉴于此,本文首先明确了三板市场的法理界定和法律范畴,阐述了完善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价值所在。其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美国、英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三板市场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其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总结。再次,通过剖析我国三板市场的历史沿革及现有法律制度,指出当前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主要缺憾,即监管、发行...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三板市场的法理基石
    第一节 三板市场的法理界定
    第二节 三板市场的法律范畴
        一、三板市场与主板市场、二板市场的区分
        二、三板市场与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区分
        三、三板市场与场外交易市场的区分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价值
第二章 部分国家和地区三板市场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OTCBB市场
        一、监管体制
        二、发行制度
        三、交易机制
        四、信息披露
        五、转板机制
    第二节 英国PLUS市场
        一、监管体制
        二、发行制度
        三、交易机制
        四、信息披露
        五、转板机制
    第三节 我国台湾地区兴柜股票市场
        一、监管体制
        二、发行制度
        三、交易机制
        四、信息披露
        五、转板机制
    第四节 部分国家及地区三板市场法律制度评述
第三章 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评析
    第一节 我国三板市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缺憾
        一、监管制度之不足
        二、发行制度之缺失
        三、交易制度之错位
第四章 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的改革建议
    第一节 监管法律制度的重塑
        一、监管原则之明确
        二、监管模式之选择
        三、法律体系之重构
    第二节 发行法律制度的构建
        一、我国三板市场的准入条件
        二、非上市公众公司发行制度的构建
    第三节 交易法律制度的纠位
        一、完善现有交易机制
        二、引进做市商制度之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粤传媒”转板上市的意义[J]. 曾春光.  青年记者. 2007(18)
[2]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观点综述[J]. 陈时兴,傅攀丽.  资料通讯. 2007(Z1)
[3]发展我国三板市场需要注意的四个问题[J].   产权导刊. 2007(02)
[4]美国证券市场中的做市商制度[J]. 柏高原.  产权导刊. 2006(09)
[5]美国的OTCBB市场[J]. 张春庆.  产权导刊. 2006(08)
[6]我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问题研究[J]. 郭俊秀,李国献.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04)
[7]我国三板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J]. 刘刚.  产权导刊. 2006(07)
[8]构建针对特定对象的公开发行制度[J]. 彭冰.  法学. 2006(05)
[9]我国需要什么样的证券非公开发行制度[J]. 孔翔.  证券市场导报. 2006(02)
[10]美国的OTCBB[J]. 李冀峰,华钧,郎莹梅.  产权导刊. 2005(11)

硕士论文
[1]我国三板市场功能定位与构建[D]. 朱朝策.华中师范大学 2006
[2]我国证券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之思考[D]. 龚敏.华东政法学院 2005
[3]我国三板市场法律制度探讨[D]. 舒玲敏.江西财经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11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qtouz/3411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