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

发布时间:2017-12-28 12:11

  本文关键词:苏轼眼中的杜甫——两个伟大灵魂之间的对话 出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苏轼 杜甫 杜诗 对话


【摘要】:苏轼对杜甫的理解与解释,可视为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对话。苏轼如何回应杜甫遗留下来的会话材料,既透视着杜诗作用于苏轼思想、行动的痕迹,同时也塑造着杜甫的形象和杜诗的品格。苏轼眼中的杜甫,与时论保有一定距离,不论推崇、调侃或微议,其主要从自身的个性、观念、体验等出发,更注重的是杜诗在自己心中引起的共鸣。苏轼以自己为杜甫的异代知音,而将杜甫作为自己的代言人。杜诗浸透在苏轼生活的各个方面,实际上已化作苏轼生命的一部分,超越文本本身,成为一种生命诗学。
[Abstract]:Su Shi'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Du Fu can be regarded as a dialogue between two great poets. How does Su Shi respond to Du Fu's legacy of conversational materials, both in the perspective of Du Fu's Su Shi thought and action traces, but also to shape the image of Du Fu and Du Fu's character. In the eyes of Su Shi Du Fu, and on whether to maintain a certain distance, esteem, ridicule or micro discussion, mainly from its own individuality, concept, experience and so on, mor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cause in my heart's resonance. Su Shi, with himself as Du Fu's different generation of knowledge, took Du Fu as his own spokesperson. Su Shi's soak in every aspect of life, in fact has turned into a part of Su Shi's life, beyond the text itself, become a kind of life poe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杜甫、苏轼之间的心灵对话事件 理解与解释的本质是解释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正如伽达默尔的观点:“理解总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传递着在其中发生的语言事件。”(Understanding is always a form of dialogue:it is a language event in 所谓“对话”,在阐释学语境里当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树梁;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贺词[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2 段海蓉;建国以来,对杜甫研究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3 ;杜甫研究第十一届年会学术论文综述[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3期

4 刘文刚;论杜甫的赋──兼及杜甫赋与诗的比较[J];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04期

5 易光;从重庆文学史角度研究杜甫[J];涪陵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6 傅光;杜甫研究应讲求谨严治学──为纪念杜甫逝世1230周年而作[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吴明贤;试论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J];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01期

8 于林立;杜甫诗歌四联的构图解析[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王学泰;;大儒杜甫(下)[J];博览群书;2001年05期

10 于光荣;孔子思想在杜甫诗歌中的反映[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曼春;;杜甫史诗研究[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8辑)[C];2009年

2 毕宝魁;;辽海讲坛第十六讲 杜甫为何被称为“诗圣”和“诗史”[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3 吴仪凤;;杜甫与《诗经》——一个文学典律形成的考察[A];诗经研究丛刊(第三辑)[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柏桦;杜甫新形象:烂醉是生涯[N];深圳特区报;2012年

2 贵州安顺西秀区杨武中学 朱光远;杜甫作品的文学艺术[N];学知报;2011年

3 早报记者 田波澜;百年歌自苦,“万代”有知音[N];东方早报;2012年

4 衡阳师范学院 阳建雄;论王船山对杜甫诗歌的批评[N];光明日报;2008年

5 早报记者 石剑峰;“他的诗是人生经历的一个心灵史”[N];东方早报;2012年

6 中国杜甫研究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教授、博导 韩成武;诗圣光辉照后人[N];深圳特区报;2012年

7 何述强 (仫佬族);寻找那道接口[N];文艺报;2014年

8 沈金浩 深圳大学文学院;杜甫创作精神对诗歌复兴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9 胡怡;品味杜甫诗作 领悟真实人生[N];贵州民族报;2005年

10 陈尚君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杜甫研究的里程碑著作[N];文汇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朋星;杜甫与先秦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2 李霜琴;杜甫两川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梁桂芳;杜甫与宋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4 姜玉芳;我诗故我在——杜甫与唐代文化[D];山东大学;2005年

5 周非非;杜甫排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玉霞;丁茶山与杜甫诗歌创作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张倩;杜诗与长安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安末淑;杜甫诗和韩国朝鲜时代诗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燕南;杜甫诗歌用典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2 薛淑芳;杜甫诗歌隐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王芳;杜甫诗歌中飞禽走兽意象浅析及其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定;津阪东阳《杜律详解》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段相如;杜甫近体诗中的对句艺术[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丹丹;杜诗日常生活描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程砚蓉;杜甫交往诗与唐代士人的人际交往[D];安徽大学;2016年

8 常s,

本文编号:1345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45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