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晚年丁玲回忆散文中的“革命”(1979-1986)
本文关键词:论晚年丁玲回忆散文中的“革命”(1979-1986) 出处:《河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丁玲一生的命运与“革命”紧密相联,她晚年写了许多回忆散文,其中讲述的人事多围绕着“革命”这一主题展开。晚年丁玲在回忆散文中讲述的革命记忆、她叙述革命记忆的方式和策略,蕴含着她对革命及自我的最终理解与评价,为“丁玲与革命”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以往,相关研究多关注丁玲的革命经历及革命文学作品,相对忽略了丁玲晚年自述革命生涯的文字。因此,从“革命”这一角度研究晚年丁玲回忆散文具有一定意义。本文也对丁玲评价的革命、革命中的自我,做出新的阐释。晚年丁玲书写亲友、师长及自我置身革命洪流中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以许多个体的革命心路,呈现了生动而复杂的革命历史图景。革命年代的人们出于“救世”理想和“渡己”需求而走上革命道路,他们救国救民的愿望往往生发于自身“生之苦闷”。当他们浪漫激情的革命理想与残酷沉重的革命现实发生碰撞时,他们产生了失望、沮丧、怀疑等消极情绪。在逆境、困境中,他们极力勉励自己,坚守信仰,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打开新的局面,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不断成长。晚年丁玲通过组织、过滤和诠释自己的革命记忆,建构了一段理想的革命史。她在回忆散文中描写性格丰富、充满人情味的革命者,展现革命与个体生命欲求的契合,以此揭示革命中蕴含的人类社会普世情感价值。她有意回避或淡化历史敏感问题,将历史及自身的苦难记忆进行转化,尽量隐去其中的晦暗和残酷,突显正面意义和乐观情怀。晚年丁玲之所以回忆和叙述革命,一方面是针对自身的现实境遇抒发感慨或“辩诬”,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建构中国革命的意义、由此确认自我身份。晚年丁玲对党和革命“九死未悔”的思想、情感逻辑,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真正的革命者”、“真正的共产党人”,也坚信现实曲折不能阻碍革命终极理想的实现,这种自我认知决定了她为革命辩护的立场和试图教育后人的社会责任感。
[Abstract]:In the light of the revolutionary ideals of Ding Ling and the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 , Ding Ling mad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ing Ling . In his later years , Ding Ling made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ing Ling .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I207.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桂梅;;丁玲的逻辑[J];读书;2015年05期
2 解志熙;;与革命相向而行——《丁玲传》及革命文艺的现代性序论[J];文艺争鸣;2014年08期
3 黄丹銮;王富仁;;“一个使徒的磨折”——丁玲延安时期的政治磨难及心灵历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曹慕源;;丁玲晚期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纠结[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5 秦林芳;;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并立与抵牾——从《一天》看左联时期丁玲创作的矛盾[J];名作欣赏;2008年13期
6 高华;;从丁玲的命运看革命文艺生态中的文化、权力与政治[J];炎黄春秋;2008年04期
7 秦林芳;;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以1931年创作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8 赵焕亭;;从《牛棚小品》论丁玲晚年创作的个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宋西顺;丁玲后期散文的真情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张永泉;个性主义的松动与式微——论丁玲的精神悲剧[J];江汉论坛;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勇胜;;共产党人的正气歌——读丁玲的《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2 杨怡;;丁玲新时期散文语言的异彩[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3 吕若涵;;试论丁玲新时期散文创作个性及艺术表现[A];丁玲与中国女性文学——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6年
4 叶培昌;;试论丁玲新时期的散文[A];丁玲研究[C];1992年
5 陈福郎;;《风雪人间》的美感效应[A];丁玲与中国新文学——丁玲创作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专集[C];1986年
6 孙瑞珍;;涌心灵之泉——丁玲散文近作语言艺术[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7 肖云儒;;几缕馨香——读《丁玲散文近作选》[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8 周勇胜;;来自人民生活海洋的珍宝——读丁玲散文近作[A];丁玲创作独特性面面观——全国首次丁玲创作讨论会专集[C];198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美皆;“晚年丁玲”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12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6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