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在唐代的审美转化及其文化意蕴
发布时间:2018-01-02 15:37
本文关键词:“狂”在唐代的审美转化及其文化意蕴 出处:《文化遗产》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狂"在汉语文化史中多有贬义。从先秦迄于唐,"狂"的意义都停留在道德伦理层面,且多用在记叙性质的史传类著述中,在抒情审美类的诗歌等作品中出现极少。自唐代开始,文人在诗歌中广泛使用"狂"字,或总万物之情,或抒一己之怀。同时,唐代文人还非常钦羡和推崇历史上著名的"狂"人如接舆等,常以"狂"自诩。中唐"以怪为美、以丑为美"、打破传统诗教观念的束缚、重视创作主体个人情志表达的文学思潮对"狂"的风行和审美转化有着推波助澜的意义。"狂"作为审美的观念在唐代尤其是中唐以来的文艺品评中不断被采用,这标志着"狂"正式进入到审美的范畴。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 the meaning of " mania " has been demeaning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 the meaning of " mania " stayed at the moral ethics level .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GD16XZW13)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项目编号:2016WQNCX097)支持项目
【分类号】:I207.22
【正文快照】: 一、“狂”在唐前多为贬义 “狂”在汉语文化史中多有贬义,不大讨人喜欢。《道德经》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1)《论语·阳货》:“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2)《韩非子·解老》云:“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3)这几个“狂”分别有狂乱放纵、狂妄自大、昏庸迷狂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玉如;唐代文人的早慧、创新及启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谢建兆;论唐代文人的忧国忧民心态[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孙昌武;唐代文人的“统合”三教思潮[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杨柳;仕与隐——唐代文人难解的心结[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杨柳;;佛老思潮对唐代文人审美情趣的影响[J];船山学刊;2007年03期
6 王栋梁;;唐代文人寄居寺院习尚补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王玉成;李颖;;唐代文人旅游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许彦政;位卑未敢忘忧国──试论唐代文人忧国忧民心态[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9 王丽华;;唐代文人阶层的春游[J];青年文学家;2014年02期
10 王Oz;;唐代文人执贽干谒现象研究[J];文史知识;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范迎春;唐代文人与花[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芳;唐代文人与终南山[D];暨南大学;2007年
3 汪丽;唐代文人与僧人唱和诗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9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69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