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的嗣响——海子对庄子美学的接受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千年后的嗣响——海子对庄子美学的接受与实践 出处:《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子诗歌 庄子思想 当代诗人 人生际遇 言说方式 骆一禾 八千岁 寓言故事 中国新诗 抒情诗人
【摘要】:正庄子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美学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以来的庄学研究备受关注,使庄子美学思想不断得到阐发,并在文学创作者的笔下不断实践和升华,写下了许多富有庄子美学特色的作品。在当代诗人中,受庄子影响最深的应属海子。一、海子接受庄子思想的内外机缘海子与庄子都生活在历史转折的年代,在贫苦、孤独的人生际遇下渴望思想建构与灵魂超越。庄子生在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
[Abstract]:Zhengzhuangzi's aesthe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and has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system. Chuang Tzu's aesthetic thought has been elucidated constantly, and has been practiced and sublimated in the works of literary creators, and has written many works with Zhuangzi's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among the contemporary poets. The most affected by Zhuangzi should be Haizi. First, Haizi's internal and external opportunities to accept Zhuangzi's thought both Haizi and Zhuangzi lived in the age of historical turning and in poverty. Lonely life under the desire for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soul transcendence. Zhuangzi was born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chaos,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I207.25
【正文快照】: 庄子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美学体系的建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以来的庄学研究备受关注,使庄子美学思想不断得到阐发,并在文学创作者的笔下不断实践和升华,写下了许多富有庄子美学特色的作品。在当代诗人中,受庄子影响最深的应属海子。一、海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超;;重读海子[J];名作欣赏;2009年18期
2 罗振亚;;海子诗歌的思想与艺术殊相[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3 束定芳;论隐喻的本质及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妮;刘景霞;;“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的认知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年08期
2 杨艳秋;;千年后的嗣响——海子对庄子美学的接受与实践[J];当代作家评论;2017年04期
3 韩肖雅;;以隐喻相似性与认知突显分析相声幽默效果的制造——以岳云鹏的相声表演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6期
4 宋燕青;;顺应——关联模式下的隐喻翻译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5 贺子晗;;“灰”的词义系统中的隐喻映射认知建构浅析[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年04期
6 王俊超;邓薇;曾利沙;;语境参数视角下商务新奇隐喻汉译新探索——兼论隐喻解析过程的理据性及建构性[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7 江忠玉;;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7年04期
8 邱智晶;;探究式大学英语隐喻文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年36期
9 江南;庄园;;林白小说语言的诗性特征及其修辞风格成因[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10 李响林;;中国航天新闻的概念隐喻分析——以《中国航天报》社论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霞;海子的诗与思[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杨秋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海子的隐逸情怀及“撕裂”[J];名作欣赏;2003年07期
3 钟立;真正粗糙的土地——试析海子抒情短诗的受难主题之一:生存[J];襄樊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付军龙;“歌唱生命的痛苦”——海子诗歌的精神世界[J];文艺评论;2003年06期
5 万孝献;民间主题:关于土地和东方诗人的宿命——海子《神秘故事六篇》解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胡梅仙;;孤独的热爱 毁灭的温柔——海子《西藏》诗解读[J];文艺争鸣;2007年03期
7 周海琳;;孤军奋进:海子“太阳”系列长诗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8 陈昶;;解读海子诗歌的另一种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9 李慧莉;;执著而孤独的精神坚守——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易崇辉;;“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论海子的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荣光启;;“蜃景”中的真实——“诗的社会功能”随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一川;;重新召唤诗意启蒙——电子媒介主导年代的文学教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学者、传媒人士 河西;分成两半的海子[N];东方早报;2009年
2 西川;海子的诗需要更好的表现形式[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本报文化生活版主编 吴小曼;海子:一个永远的孤独的“王”[N];华夏时报;2013年
4 林黑;海子重生 诗意永恒[N];东方早报;2007年
5 本报书评人 陈超;大地?太阳?……这是个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9年
6 记者 苟文娟;与海子的诗歌同行 共赴诗歌盛宴[N];柴达木日报;2012年
7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林美强;海子的诗影响后世五百年?[N];南方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蒋金龙;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N];西部时报;2004年
9 记者 孙丹丹;海子的灵魂将永远栖居在金色世界[N];柴达木日报;2012年
10 叶怡雯;清新呈现海子的诗歌与爱情[N];文艺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国珍;断裂的飞翔——海子论[D];安徽大学;2004年
2 张文武;海子的永恒轮回[D];安徽大学;2004年
3 黎鑫;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慧明;基于庞德三原则理论的慕浩然英译海子诗歌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5 何海军;“幸福”如何可能[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冬冬;前往与返回:海子与形而上学的断裂[D];河南大学;2009年
7 朱艳华;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诗与思——海子的选择、承担与宿命[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艳;浪漫的抒情—论海子诗风[D];青岛大学;2005年
9 霍U,
本文编号:13703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7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