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摩登的变奏——三十年代中国新感觉派兴衰论
本文关键词: 年代 新感觉派 革命 摩登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新感觉派初登文坛曾风靡一时,新感觉派与革命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推动着新感觉派的发展,同时又制约着新感觉派继续探索的脚步。在新感觉派形成初期,左翼作家与新感觉派同人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了新感觉派的发展;而随着时代主潮的变动,不断激化革命的要求最终压倒了新感觉派对于艺术的持续探索。以"摩登—革命"的二元视角去考察新感觉派兴衰过程,展现革命的时代主潮与摩登的艺术追求之间的共生与压抑的关系。
[Abstract]:At the end of 1920s and the beginning of 30s, the new feeling school was popular in the literary wor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w feeling school and the revolution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feeling school. At the same time, it restricts the new sensationalism to continue to explo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formation of Neo-sensationalism, left-wing writers and neo-sensualism promoted each other with each other,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neo-sensualism together. With the change of the main tide of the times, the requirement of incessant revolution overpowered the continuous exploration of art by Neo-sensationalism. The rise and fall process of Neo-sensualism was examined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 of "Modern Revolution".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es of revolution and the pursuit of modern art.
【作者单位】: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新感觉派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文坛上只保持了几年的创作活力,对于一个创作流派而言颇有昙花一现的意味。严家炎曾将新感觉派的创作倾向定义为“醉心于表现‘二重人格’,而且较少批判地表现‘二重人格’”,“接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唯心史观的影响,对一些事件和人物作了不正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希东;新感觉——新感觉派作家内在生命的外在表达形式[J];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孙国华;“洋场爱”:性解放土壤上的“爱的哲学”——论新感觉派所关注的“洋场爱”及其思想根源[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俊芳;论新感觉派小说的渊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4 陈俊芳;鲁虹虹;;都市中的“自我”迷失者——谈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刘军;段德泽;;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6 林冠;;在故乡体验异乡,在异乡寻找故乡——由新感觉派小说浅谈人与城的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S1期
7 阎振宇;;中日新感觉派比较论[J];文学评论;1991年03期
8 阎振宇;;中日新感觉派比较论[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04期
9 吴波;;“自我”的破碎与再塑之伪饰——新感觉派小说心理背景阐释[J];云梦学刊;1993年01期
10 王向远;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变异——中日新感觉派的再比较与再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凤媛;;上海城市文化传统中的“江南”质素初探——以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创作为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孔U,
本文编号:1481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81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