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本文选题:西晋 切入点:陆机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艺术形式着眼,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主要基于三个层面的建构:其一,辞采清绮。陆诗造语清雅、设色清绮,崇尚文言、成词,且讲究练字,着意塑造清澄、静美之意境。其二,流韵绮靡。陆诗根据情感需要决定句中平仄和句尾用韵,用平缓之声韵抒发哀而不怨之情,用抑扬顿挫之声韵表达怨诽之意,声调沈郁、蕴蓄,有幽咽、低徊之风貌。其三,析文绵密。析文指文字上的对偶,陆诗对偶数量多,且种类繁富,呈现出整饬之美;析文亦有剖析之义,在结构上,表现为铺衍,在句法上,表现为绵密,陆诗整体呈现出"细密"的风貌。这些审美质素共同构成了陆机诗歌的"绮靡"风貌。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form,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Lu Ji's poems are mainly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levels: firstly, the poems are composed of pure language, elegant language, pure color, classical Chinese and ci,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actice of characters, so as to create clarity. According to the emotional needs, Lu's poem decides that the sentence is flat and narrow and rhymes at the end of the sentence, uses the gentle voice to express the feeling of mourning without complaining, uses the cadence of the rhyme to express the idea of complaining about the Fei, the tone is gloomy, the accumulation is accumulated, there is a quiet pharynx, Third, the analysis of text refers to the duality in text, the large number of dual poems in Lu's poems, and the variety of poems, showing the beauty of tidiness; the analysis of text also has the meaning of analysi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preading extension in structure, and in syntax, it is expressed in concealment. These aesthetic qualities constitute the charm of Lu Ji's poetry.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河南工程学院博士基金(D201403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杜佑《通典》与中原文化(2014BLS001)。”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晓成;当下诗歌:呼唤诗性自律[J];理论与创作;2005年03期
2 桑克;;诗歌的命运[J];诗探索;2005年01期
3 吴投文;;当前诗歌症候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
4 李小艳;刘黄娟;;高校校园诗歌的生命力探究——以武汉市12所本科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5 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J];语文建设;2013年14期
6 岳鈒;大跃进诗歌概述[J];唐都学刊;1997年03期
7 丁宗皓;;诗歌是一场与生存的对话——第三届辽宁省文学奖诗歌奖述评[J];诗潮;2003年06期
8 吴星;90年代诗歌对现代诗歌传统的消解[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王昌忠;在精神的乡土上——试论“两栖人”乡土诗的诗歌意绪指向[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10 梁艳萍,余艳波;当下湖北诗歌的审美态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霍俊明;;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2 龙扬志;;什么是诗歌伦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冯雷;;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卉;;在华夏文化中追寻、彷徨与迁徙——南方狼近期诗歌评析[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刘亚明;;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宋晓杰诗歌近作浅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郑成志;;诗人和诗歌对什么负责——对近年“民生”诗歌的一种思考[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宁;;美丽的中年情怀——宋晓杰近年诗歌散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朱净之;;瞿秋白与周恩来诗歌比较解读[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六辑)[C];2012年
10 贾晋华;;释赋:从诗体到诗歌技巧及赋体[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文;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N];人民日报;2013年
2 吴刚 (达斡尔族);展现少数民族诗歌的辉煌成就[N];文艺报;2013年
3 ;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N];青海日报;2014年
4 续鸿明;诗歌出版缘何冷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孟迷;诗歌原本属于寂寞的行列[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刘殿芳;敢为诗歌独辟蹊径[N];文艺报;2013年
7 李尚荣;诗歌应着眼终极关切[N];文艺报;2012年
8 ;诗人应展开更丰富的自我[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撰稿 本报记者 何晶;建构一座城市的高端智力生活[N];文学报;2014年
10 隐石;黔东当下诗歌小议[N];铜仁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于英丽;隋代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3 肖献军;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璐;《申质堂夫子全稿》整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存恒;先唐诗歌蔬菜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伯阳;中国现代“街头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雪瓴;高适诗歌在明代的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冉冉;中唐至北宋诗歌中的食物书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潘娇;“樊山体”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石岩;不能承受生命之轻的人—非默诗歌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毅;北宋帝王诗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9 朝乐门;阿尔泰诗歌浅析[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李清霖;民族融合视阈下的北魏诗歌[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61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596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