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
本文选题:报人小说 切入点:报刊新闻 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年05期
【摘要】:从晚清到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报业的兴起,报人知识分子成为社会转型期极具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的一个群体。而报人小说是报人知识分子所独有的话语形式。此一时期的报人小说以现代传播媒介为依托而存在,因此具有鲜明的媒体特征。报人作家依靠市场安身立命的生存方式,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身份,报人小说的创作方式、创作资源、叙事模式、传播路径都意味着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之间具有必然的互文性特征。首先,报人小说文本大量借鉴新闻资源,在历史真实与故事虚构之间报人小说完成了对民族国家的文学想象。其次,具有报人与作家双重身份的报人知识分子,通过新闻与小说两种传播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文化使命。此外,报人小说传承了中国小说史传传统与现代新闻传播的文化资源,而真实性是两种文化资源的共性,由此现实主义成为报人小说重要的文体特征之一。
[Abstract]: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 the rise of modern newspaper, a group of journalists to become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of great cultural influence and cultural radiation. And the novel is unique to journalists journalists their discourse form. In this period, the newspaper novels in modern media as the basis exists, so it has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The reporter writers rely on the market to their way of life, their occupation consciousness, occupation identity, his novels, creative resources, narrative mode, propagation path means has the features of Intertextuality between inevitable journalist novels and newspapers. First, journalist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novel text news resources, between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fiction story his novel completed national literary imagination. Secondly, with journalists and writers' identity through the new intellectuals. The smell of novels and two modes of transmission has completed its own cultural mission. In addition, the heritage of the history of the novel Chinese journalist novels and modern news dissemi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authenticity is two kinds of cultural resources in common, the re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ylistic features of novels of journalists.
【作者单位】: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晚清民国时期报人小说与报刊新闻的互文性研究”(15CZW0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219.29;I207.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莫山洪;小说价值判断的历史嬗变与小说中心地位的确立——文学中心主义论系列论文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王银辉;;近代四大小说杂志中的英雄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研究导论——以四大小说期刊为中心[J];兰州学刊;2007年06期
4 ;《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简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龚红林;;整体性·集成性·过渡性——评《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J];云梦学刊;2009年02期
6 胡传吉;;小说群治理想之荣衰[J];小说评论;2010年02期
7 于晴;包莉秋;;论“小说界革命”视阈中小说的政治功利性[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8 闻树国;;小说不大气[J];艺术广角;1996年05期
9 王学钧;晚清“小说界革命”与小说市场[J];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03期
10 黄永林;“小说界革命”与启蒙大众[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伟军;;世纪初的小说神话——论“小说界革命”和言情小说[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张毓茂;;论郭沫若小说的时代特征[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3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谭光辉;;从启蒙到撒娇——20世纪以来底层小说的文化症候分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8.6)[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张伟;晚清译介的三种特色小说[N];中华读书报;2001年
2 李洁非;提取传统优长 以济当下创作[N];光明日报;2000年
3 马振方;小说·虚构·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0年
4 郭小东;夜行者的灯笼[N];南方日报;2014年
5 刘祥安;雅俗尚待细思量[N];文艺报;2001年
6 ;广东:以和谐引领文学 以文学促进和谐[N];文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羽;清末民初汉译小说名著与中国文学现代转型[D];上海大学;2010年
2 付建舟;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D];河南大学;2004年
3 王晓文;二十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论纲[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影君;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1897-1927[D];辽宁大学;2011年
5 周徐;论新时期以来军旅小说的英雄嬗变[D];山东大学;2011年
6 孟丽;论“小说界革命”的酝酿历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潘盛;“泪”世界的形成——徐枕亚小说创作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郭洪雷;中国小说修辞模式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6年
10 赵娟;中国近现代教育小说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楠;近代侦探小说中的都市元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马婷芳;陆士谔翻新小说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3 李晶;五四时期小说中的疾病书写[D];山西大学;2015年
4 杨巍巍;瀹智莫如观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羿璇;梁启超与中国女权小说思潮的兴起[D];长春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婷;周文小说(1932-1940)的现代性追求[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7 张鲲;晚清“未来小说”中的现代意识[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管冠生;从趣味到主义—晚清至五四的小说话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振;近代科学小说特征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温佐廷;晚清“未来小说”论要[D];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693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669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