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韩少功小说的语言学转向——以《马桥辞典》《暗示》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4-11 15:13

  本文选题:韩少功 + 小说 ; 参考:《江淮论坛》2017年06期


【摘要】:在西方现代哲学的影响下,韩少功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创作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这突出地体现在长篇小说《马桥辞典》和《暗示》的写作中。《马桥辞典》借方言这个文化象征物对现实、历史、人生等被语言结构所组织起来的诸多于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进行反思,它构筑了一个有关语言的神话。从《马桥词典》到《暗示》,韩少功对语言意义的认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马桥词典》中,韩少功相信语言的可靠性。在《暗示》中,韩少功开始对这样的观念进行修正,他从知识危机的维度入手,去解构语言神话。他开始反思语言的遮蔽作用,去探索那些并不能被语言所涵盖的世界。人类先哲为认识世界而依赖于语言的工具理性,那么韩少功们则为了解除知识危机对理性主义乃至整个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与批判,这是韩少功小说语言学转向的深层次动因。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modern philosophy, Han Shaogong's fiction creation in 1990's had a linguistic turn.This is prominently reflected in the writing of the novel Maqiao Dictionary and implication. The Maqiao Dictionary takes the dialect as a cultural symbol for reality and history.Life and other factors which are organized by language structur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social life. It constructs a myth about language.From "Maqiao Dictionary" to "implication", Han Shaogong's cognition of language meaning has undergone subtle changes: in Maqiao Dictionary, Han Shaogong believes in the reliability of language.In hint, Han Shaogong begins to revise such ideas, starting from the dimension of knowledge crisis to deconstruct language myths.He began to reflect on the sheltering role of language to explore the world that could not be covered by language.While human beings relied on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of languag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Han Shaogong reflected and criticized rationalism and even the entire civilization in an all-round way in order to relieve the knowledge crisis.This is Han Shaogong's novel linguistic turn of the deep motivation.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韩少功的语言艺术研究”(HNSK(YB)15-121)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木荣;再论韩少功的寻根理念[J];当代文坛;2000年04期

2 黄灯;返归乡村 坚守自己——韩少功近况访谈录[J];理论与创作;2001年01期

3 何长年;清醒与绝望 批判与坚守——论韩少功的散文创作[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王春林 ,贾捷;清醒的迷失者——韩少功小说集《领袖之死》印象[J];新闻出版交流;2002年04期

5 芳菲;一次健康精神运动的肇始——读韩少功的《暗示》[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3期

6 晓华,汪政,韩少功;“大文”无体——韩少功新作《暗示》略说[J];名作欣赏;2003年11期

7 南帆;;文明的悖论——有感于韩少功的《暗示》[J];出版广角;2003年04期

8 ;韩少功主要著作目录[J];小说评论;2004年06期

9 邓菡彬;对抗重复:2004年期刊中的韩少功小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03期

10 边远;;对民间的探索和追问——从创作主体与表现客体的关系解读韩少功的创作[J];学术交流;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龚政文;;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盐旗伸一郎;;寻不完的根——今看韩少功的一九八五[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6)[C];2009年

3 赵妍;;韩少功推出新作《日夜书》描写知青一代的当下命运[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3.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瑜;韩少功的时间碎片[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刘燕;韩少功不谈文学只谈现实[N];东莞日报;2011年

3 对话者 作家 韩少功 本报编辑 胡妍妍;韩少功:好小说都是“放血”之作[N];人民日报;2013年

4 本报特约记者 木叶;韩少功:从文革时代到改革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3年

5 张伯存;韩少功:含混的《暗示》[N];北京日报;2003年

6 陈仲庚;什么东西在“逼”韩少功?[N];文艺报;2002年

7 李浩;韩少功:躲避难度的“字典撰写者”?[N];北京日报;2007年

8 梁婷 通讯员 陈勇;韩少功谈“大写作—小文学”[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韩少功;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转型及其意义(下)[N];文学报;2010年

10 海南日报记者 蔡葩 通讯员 张佩;韩少功与当代文学精神[N];海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邱宏光;难以摆脱的思想之惑[D];武汉大学;2008年

2 龚政文;从《马桥词典》到《山南水北》——90年代以来韩少功的文学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蕊;新世纪韩少功文学创作论[D];河北大学;2010年

2 吴馨;论韩少功的文学理想[D];海南大学;2015年

3 易洋;新世纪韩少功的跨文体写作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5年

4 李莹;活在语言里的乡土[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苏静;不曾停息的沉思[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6 徐晴晴;论韩少功《日夜书》的主题意蕴[D];延边大学;2016年

7 周艳;论韩少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杨建新;韩少功:“后革命”语境中的“文革”反思[D];扬州大学;2016年

9 王阳;论韩少功90年代以后小说中的知青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一锋;韩少功中期小说修辞风格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36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36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6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