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与“大文学史”
本文选题:贾平凹小说 + 沈从文作品 ; 参考:《文艺争鸣》2017年06期
【摘要】:正"五四"迄今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历史叙述,牢固地奠基于自晚清开启的文化的"古今中西之争"及其所敞开之思想论域和历史想象之中。彼时国家民族值贞元之会,当绝续之交,征用西学资源以疗救政治-文化之弊成为一时之盛,也自有其历史合理性。以此种思路为基础,今胜于古、西优于中的思想选择渐成定势。"追求现代性"在最为宽泛的意义上形塑了新文学的主导思想和审美偏好,借此建构的文学史观在废名、沈从文、
[Abstract]:The historical narration of "May 4th" and "hundred years' Chinese New Literature" is firmly based on the "disput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which has been opened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open field of thought and historical imagination. At that time, the national value of the Chastity and Yuan Association, when continued, the requisi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resources to cure political-cultural abuse has become a temporary prosperity, but also has its historical reasonableness. On the basis of this way of thinking, this is better than the ancient, the idea of the West is better than the choice of ideas gradually into a fixed pattern. " The pursuit of modernity "shaped the dominant thought and aesthetic preference of the new literature in the broadest sense, by which the concept of literary history was constructed in Fei Ming, Shen Congwen,"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贾平凹文论研究》(项目编号:2014I26) 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贾平凹书画与文学艺术精神关联性研究》(项目编号:15JK1398)阶段成果
【分类号】:I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辉;马佳娜;;文体、笔法与古典的遗韵——论孙郁的贾平凹研究[J];文艺争鸣;2016年01期
2 杨辉;;“大文学史观”与贾平凹的评价问题[J];小说评论;2015年06期
3 张柠;;废名的小说及其观念世界[J];文艺争鸣;2015年07期
4 黄德海;;悲愤的阴歌 贾平凹《老生》[J];上海文化;2015年05期
5 张定浩;;爱和怜悯的小说学——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J];南方文坛;2014年05期
6 张志扬;;归根复命——古典学的民族文化种性[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王德威;;暴力叙事与抒情风格——贾平凹的《古炉》及其他[J];南方文坛;2011年04期
8 孙郁;;从“未庄”到“古炉村”[J];读书;2011年06期
9 李敬泽;;庄之蝶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9年05期
10 陈少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辉;;贾平凹与“大文学史”[J];文艺争鸣;2017年06期
2 肖智成;;诗满竹林 梦想桃源——论废名隐逸倾向的文学表达及其意义[J];关东学刊;2016年07期
3 王光祖;;感性生命里的灵魂图景——兼谈庄之蝶人格结构中的心理防御机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4 刘勇强;;作为小说标准的《红楼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5 张柠;;施蛰存的观念与艺术[J];东吴学术;2016年03期
6 杨辉;马佳娜;;文体、笔法与古典的遗韵——论孙郁的贾平凹研究[J];文艺争鸣;2016年01期
7 李遇春;;守望及变革——论贾平凹四十年小说创作轨迹[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8 杨辉;;再“历史化”:《创业史》的评价问题——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9 杨辉;马佳娜;;天人之际——《老生》与中国古代的世界想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12期
10 徐刚;;历史的野兽:《老生》论[J];文艺研究;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帆;;中国文学理论的重建:环境与资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2 周宪;;文学理论的创新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3 郜元宝;;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白鹿原》重读[J];文学评论;2015年02期
4 张柠;孙郁;;关于“木心”兼及当代文学评价的通信[J];文艺争鸣;2015年01期
5 贾平凹;;穿过云朵直至阳光处——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美文(上半月);2014年10期
6 杨庆祥;;活在历史之中——读孙郁《革命时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闲录》[J];文艺研究;2014年08期
7 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8 南帆;杨辉;;“关系与结构”中的文学和文化——南帆教授访谈[J];美文(上半月);2014年05期
9 张新颖;;与谁说这么多话——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J];书城;2014年02期
10 芳菲;;身在万物中 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札记之三[J];上海文化;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民;贾平凹文化商机窥密[J];商业时代;2000年09期
2 郝军启;赵锦;;论贾平凹小说中对细节的重复叙述[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梁颖;;贾平凹审美追求的变迁[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张景超;;我看贾平凹的“热”[J];艺术广角;2010年02期
5 韩琳琅;;贾平凹小说神秘化现象探析[J];商洛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徐勇;;现世的沉沦与飞升——评贾平凹的长篇新作《带灯》[J];文艺争鸣;2013年04期
7 李云雷;;以“有情”之心面对“尖锐”之世——读贾平凹的《带灯》[J];小说评论;2013年04期
8 费秉勋;论贾平凹[J];当代作家评论;1985年01期
9 雷达;;模式与活力——贾平凹之谜[J];读书;1986年07期
10 ;揭开当代文学“怪杰”奥秘的力作——《贾平凹》简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红军;;贾平凹小说论[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樊宪雷;;硕士论文提要:贾平凹长篇小说中叙事技巧的流变与创新[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唐小林;《带灯》与贾平凹的文字游戏[N];文学报;2013年
2 李星;贾平凹《老生》:山水不老 人情弥新[N];文艺报;2014年
3 刘新征;贾平凹小说的情绪基调与人物世界[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杨雅莲;一部乡村忧患之书[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
5 ;《古炉》争鸣备忘录[N];文学报;2012年
6 兰州大学文学院 海晓红;文学人类学视域中的贾平凹研究[N];山西党校报;2012年
7 健涛;如此“不实”的贾平凹“纪实文学”[N];文学报;2013年
8 马平川;从“清风街”到“兴隆街”[N];文艺报;2008年
9 林文;贾平凹小说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6年
10 郭洪雷;给贾平凹先生的“大礼包”[N];文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穆罕默德·阿里;城乡文化冲突——以贾平凹创作为个案[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一秀;传统与现代的纠结[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驰;贾平凹小说的西北乡土文化气息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长敏;贾平凹创作研究评论述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娜;文化传播视野下的贾平凹小说传播与影响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4 杨勇;论新世纪贾平凹长篇农村题材小说的叙事艺术[D];西南大学;2015年
5 严雪迪;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欢;贾平凹长篇乡土小说评论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麻伟涛;论贾平凹小说乡土意识的演变[D];新疆师范大学;2015年
8 林丽婷;论贾平凹小说女性叙事的迁徙[D];华侨大学;2015年
9 巫思立;贾平凹小说“半癫”人物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周彩霞;贾平凹小说中的“畸人”形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64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86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