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咏史诗批评观念与风格追求
本文选题:袁枚 + 咏史诗 ; 参考:《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咏史题材在袁枚的诗学世界中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他一生中写下二百余首咏史诗,对咏史诗的创作方法也提出了一系列批评意见。通过这些材料,可以管窥其咏史诗批评观念与风格追求。袁枚对咏史诗创作提出了两条具体要求:一是"新义",即思想内容上的高超识见,需要借助学识与想象两套方法来获得;二是"隽永",即在艺术风貌上形成感情深沉悠远、意味绵长不绝的效果,获得的途径有幽默、形象和用典这三种。袁枚自己在创作中基本遵循这两条标准,但也有不合之处。
[Abstract]:Historical themes play an important and unique role in Yuan Mei's poetics world. In his life, he wrote more than two hundred poems,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ritical opinions on the methods of writing poems. Through these materials, we can get a glimpse of the concept and style of poetry criticism. Yuan Mei put forward two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the creation of epic poems: first, "New meaning", that is, the superb knowledge of ideological content, which needs to be obtained through two methods of learning and imagination; second, "meaningful", that is, the formation of profound feelings in artistic style and features. Meaning endless effects, access to humor, image and the use of these three ways. Yuan Mei himself basically follows these two standards in his cre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inconsistenc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绍华;;郁郁怀古心 浩歌寄惆怅——由袁枚咏史怀古及人际交游诗作看其诗意个性[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杨凌峰;;《随园诗话》中的诗歌用典观[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陈正宏;;从单刻到全集:被粉饰的才子文本——《双柳轩诗文集》、《袁枚全集》校读札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王英志;袁枚批评理学与佛教[J];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胡明;;论袁枚诗性灵说[J];文学评论;198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马昕;;袁枚的咏史诗批评观念与风格追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叶晔;;论袁枚的“以棋喻诗”说及其源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3 李瑞豪;;考据学氛围中的袁枚[J];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6年02期
4 张绿蕊;;袁枚节令诗研究[J];文教资料;2016年21期
5 郑幸;;随园刻书考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03期
6 陈洪兵;;袁枚山水旅游诗歌与山水审美探析[J];作家;2014年04期
7 李建华;张影;;袁枚哀悼诗艺术手法探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6期
8 韦丽华;;试论袁枚与佛教的关系——以《小仓山房诗集》为例[J];钦州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忠禄;论袁枚诗歌的民主意识[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王英志;袁枚与赵翼交游考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石玲;袁枚诗歌的禅影踪迹[J];文史哲;2002年01期
4 王英志;袁枚与蒋士铨交游考述[J];江淮论坛;2001年02期
5 王成;袁枚“性灵说”论略[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葛兆光;十八世纪的学术与思想[J];读书;1996年06期
7 林章文,野田善弘;袁枚的圣人观──探索他与彭绍升的往来书简[J];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8 王英志;袁枚与《袁枚全集》[J];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9 吴蕴章;;袁子才论诗——读《随园诗话》札记[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春生;;批评观念需要更新[J];文学自由谈;1985年01期
2 张法;;有限性意识的自觉——一种批评观念[J];作家;1995年08期
3 陈发明;批评:自我的发现与确认——论洪治纲的批评观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李松;;建国后十七年关于文学经典的批评[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5 胡建次;;清代诗论对传统诗歌批评观念的消解[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仇敏;细读《废墟》——新批评观念的解读[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颜敏;;超越苦难与拯救自我——我的批评观念[J];创作评谭;2002年01期
8 田丰;;茅盾批评观念的扬弃——从《小说月报》到《文学》[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殷学明;;存在·时间·本事——鲁迅本事批评观念探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本文编号:1922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22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