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中蕴含的审美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格萨尔》 + 审美思想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格萨尔》是藏族代表性的杰出文艺作品,是藏族文学史上的丰碑,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描写并集中展示藏族古代部落社会从掠夺逐渐实现军事联盟统一的伟大历程,呈现出广大藏族群众遭受的苦难及其对正义、光明的向往,希望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与此同时,《格萨尔》这一巨著,也汲取了丰富的藏族民间文学营养,保留了藏族文化的原始内核,呈现出重要的美学价值,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在研究审美思想诞生的基础上,深入探索《格萨尔》的审美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Abstract]:Gesar is an outstanding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 of the Tibetan nationality and a monument in the history of Tibetan literature. It depicts and focuses on the great course of the Tibetan ancient tribal society from plundering to realizing the unification of the military alliance. It presents the suffering of Tibetan people, their yearning for justice and light, and their strong desire for a happy life. At the same time, Gesar, a great work, also absorbed rich nutrition of Tibetan folk literature, preserved the primitive core of Tibetan culture, and presented an important aesthetic value. Called "Oriental Homer Epic", it is of great academic value to explore deeply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Gesar" on the basis of the birth of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BWW057)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霞;藏文《格萨尔》精选本介绍[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2 李连荣;我国早期《格萨尔》史诗学的理论建设[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4期
3 曲成;雪域灵魂《格萨尔》[J];中国民族;2001年03期
4 朗吉;坚持唯物史观,深化《格萨尔》研究[J];西藏研究;2002年04期
5 曲志红;我国纪念世界史诗之王《格萨尔》千岁[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6 仓央拉姆;《格萨尔》音乐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1期
7 秋郎;藏族史诗《格萨尔》与色达牧区文化[J];西藏艺术研究;2002年03期
8 杨义;;江河源文明的代表——《格萨尔》[J];群言;2002年03期
9 李连荣;传统与革命——中国《格萨尔》史诗学兴起之初的资料学建设[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10 李连荣;简述《格萨尔》史诗在传统藏族社会中的发展[J];民族文学研究;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治国;;民族文化“走出去”的翻译学解读——以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译介为例[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2年
2 角巴东珠;;略谈青海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研究[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臧学运;;藏族《格萨尔》中朴素生态文化伦理的当代思考[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4 ;三大史诗《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发掘整理出版[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5 贾木查;;简述《格萨(斯)尔》主人公名称及其生活原型(内容摘要)[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6 降边嘉措;;关于做好三大史诗翻译工作的思考[A];“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中国“三大史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提要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刘彬 记者 刘铁军;《格萨尔》研究在西北民大[N];中国民族报;2003年
2 苑坚;中国保护《格萨尔》工作卓有成效[N];西部时报;2007年
3 通讯员 索南卓玛;第六届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格萨尔》史诗传统”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新闻通报会在京召开[N];青海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吴艳 肖静芳 采访整理;《格萨尔》“神授”艺人:“神授”还是“人授”?[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青海省文联;青海《格萨尔》工作十年回眸[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朱羿;用脚丈量布满《格萨尔》故事的大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马钧;青海·果洛《格萨尔》艺人成果展在京举行[N];果洛报;2012年
8 记者 朱羿;《格萨尔》学学术话语体系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降边嘉措;一部活形态的伟大史诗《格萨尔》[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0 马效军;我省《格萨尔》研究独领风骚[N];甘肃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连荣;中国《格萨尔》史诗学的形成与发展(1959—1996)[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元旦;藏族神话与《格萨尔》史诗比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周爱明;《格萨尔》口头诗学[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锐吉;《格萨尔》中的妇女社会地位问题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2 西道加;论《格萨尔》与仲、德乌、苯的关系[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才让当知;《格萨尔》史诗中英雄名称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4 才太吉;论《格萨尔》民众生活中的民间信仰习俗[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5 乔莉莉;《格萨尔》之图腾文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6 郝亚静;藏族史诗《格萨尔》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久美道杰;试论《格萨尔》史诗中的诅咒文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3年
8 公保扎西;《格萨尔王传》唱词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仁青拉毛;《格萨尔》唱词与藏族道歌比较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6年
10 杨静;西藏媒介变迁与《格萨尔》史诗传播研究[D];西藏民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966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96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