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民国“意义学”:“新批评”的中国化探索——以朱自清的系统实践为讨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9-05 12:16
【摘要】:"新批评"的开创者瑞恰慈和燕卜荪都曾在中国执教,这给当时学界带来了最新的西方理论,民国"意义学"正是这种学术新潮下的中国化实践。在众多学人的"意义学"探索中,以朱自清先生的研究最为系统持久。梳理朱自清各学术阶段的"意义学"实践,重点考查他在诗学与文学批评两大研究领域内的"意义学"探索与改造,不仅有利于全面总结朱自清的学术成就与思想,也有助于反思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Abstract]:The founders of "New criticism", Richards and Empson, both taught in China, which brought the latest western theories to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that time, and the meaning The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precisely the Chinese practice under the new academic trend. In the exploration of meaning by many scholars, Zhu Ziqing's research is the most systematic and lasting. It is not only helpful to sum up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thoughts of Zhu Ziqing, but also to comb Zhu Ziqing's practice of "meaning science" in various academic stages, and to examine emphatically his exploration and reform of "meaning science" in the two fields of poetics and literary criticism. It also helps to reflect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practice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传媒系;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2015年度一般项目“国学、古典诗学与‘岭南学’——学术研究现代化进程语境下的黄节学术思想研究”,编号:GD15CZW07
【分类号】: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东;;从文人到学者:学术视野下的《朱自清全集》重修刍议与校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王晓东;;朱自清书评的文化与学术考察[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3 邓乔彬;王晓东;;中国文学批评的横向研究与朱自清的贡献[J];江海学刊;2009年02期

4 邓乔彬;王晓东;;《经典常谈》与“整理国故”[J];文史知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浴洋;;什么“经典”,怎样“常谈”——教育史视野中的朱自清《经典常谈》[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7年02期

2 王晓东;;民国“意义学”:“新批评”的中国化探索——以朱自清的系统实践为讨论中心[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3 洪丽华;;浅析朱自清杂文语言观[J];青年文学家;2017年09期

4 雷雯;;朱自清《经典常谈》述学文体初探[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5 王晓东;;从文人到学者:学术视野下的《朱自清全集》重修刍议与校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戴永新;;朱自清学术思想研究述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晓东;;朱自清书评的文化与学术考察[J];小说评论;2014年06期

2 邓乔彬;王晓东;;中国文学批评的横向研究与朱自清的贡献[J];江海学刊;2009年02期

3 邓乔彬;王晓东;;《经典常谈》与“整理国故”[J];文史知识;2009年01期

4 周栩;朱自清日记整理错误举正[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本文编号:2224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224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9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