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观的缘起、脉络与背景
[Abstract]:Lu Xun's essay creation ran through his literary career, and originated from the dream of "new life"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May 4th New Cultural Enlightenment wa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for Lu Xun to move towards essay consciousness. Lu Xun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eastern Zhejiang from an early age, and later directly accepted the instruction of Zhang Taiyan.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attitude of essay writing and the idea of style: the traditional circulation of practical use and the call of new cultural upsurge make it unable to write "Shi Wen" by itself, but it still believes in historiography and e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in the concept of style. The urgent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persistent character of bias make Lu Xun stick to the creation of essays. From the early miscellaneous feeling, the short comment gradually unified into "the essay", the style naming not only depend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radition,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more complicated and sharp, but also had the leisure and the concept generalization tendency. Lu Xun not only attaches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ssays, but also recognizes their aesthetic functions. He also takes essays as art to crea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has realized the expectation of Lu Xun, and the literary works have entered the palace of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21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海军;论鲁迅杂文的整体性效应[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02期
2 袁良骏;魏老与《鲁迅杂文选讲》[J];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11期
3 吴中杰;鲁迅杂文评点(三则)[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1期
4 吴中杰;思辨与讽刺(五则)──鲁迅杂文评点[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2期
5 吴中杰;思辨与讽刺(三则)——鲁迅杂文评点[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3期
6 熊广平;试论鲁迅杂文的讽刺技法[J];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7 裘沙 ,王伟君;鲁迅杂文之图: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J];鲁迅研究月刊;2002年12期
8 李林荣;1920年代中期的鲁迅杂文及其文化背景[J];鲁迅研究月刊;2003年05期
9 钱理群;关于"现在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思考——1918~1925年间的鲁迅杂文(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苗岩;浅谈鲁迅杂文的风格[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梦阳;;鲁迅杂文与英国随笔的比较研究——兼论鲁迅杂文在世界散文史上的地位[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2 柯翔涌;;试论鲁迅杂文的反驳艺术[A];科技创辉煌——中国创新成果与学术精典[C];2011年
3 刘泰隆;;鲁迅杂文笔法及其思维特征[A];东方丛刊(1998年第3辑 总第二十五辑)[C];1998年
4 刘家鸣;;鲁迅杂文创作两次高峰期初探[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文强;;瞿秋白杂文观综论[A];瞿秋白百周年纪念-全国瞿秋白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张恩和;;略论郭沫若的杂文创作[A];郭沫若研究第一辑[C];1985年
8 傅谨;;中国文学传统中的焦虑主题[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吉鹏;鲁迅杂文研究的“春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文汇报》“笔会”主编 刘绪源;鲁迅杂文艺术魅力再探[N];文艺报;2011年
3 张梦阳;鲁迅杂文的文学属性与世界地位[N];文艺报;2013年
4 姜振昌;鲁迅杂文的传统[N];文艺报;2000年
5 王博业;杂文期待创新和突破[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6 叶延滨;杂文呼唤人格魅力[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1年
7 叶延滨;谁替杂文诊病?[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8 粒砂;杂文咋成了糠菜团子?[N];人民日报;2006年
9 记者 王飞;省杂文学会年会在我市召开[N];商丘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林业霞;全国第四届杂文笔会在我市举行[N];北海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迟蕊;鲁迅杂文诗性品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沈金耀;鲁迅杂文诗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龙;论鲁迅杂文文体的创造[D];青岛大学;2003年
2 刘丽华;镜与像:木刻与鲁迅杂文叙事的同质元素[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3 李宜桥;鲁迅杂文与医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孙金晶;试论鲁迅杂文[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陈晨;鲁迅杂文的人学内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丽;论鲁迅杂文的读者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7 易静;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象及意义和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8 申延涛;鲁迅杂文中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副词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吴怀志;鲁迅杂文喜剧笔法之精神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黎保荣;文化传播视野中的鲁迅杂文及其启蒙含蕴[D];华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0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28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