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红楼梦》的器物美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02:02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的器物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颗明珠,被人评论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关注,成为当时极受热议的话题。作家曹雪芹用他的如椽大笔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时代背景下文人才子、世家大族的生活场景,其中投射出了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内蕴。前人对《红楼梦》的研究汗牛充栋,但诗无达诂,《红楼梦》还有着丰富的器物文化,从中折射出的艺术魅力、哲学思想,都值得进行挖掘和深思。由此能拓宽我们解读的视野,发现说不尽的《红楼梦》的新意蕴。本论文一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章:将《红楼梦》中的器物形象进行分类,挖掘它们在小说中的器物形象意蕴。第二章: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器物与人物形象刻画之间的关系,揭示其通过器物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达等级制度、表现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人际之情、传达人物细微的内心情感。第三章:从具体的器物着手,探讨《红楼梦》中的器物与小说情节结构的设置。曹雪芹对这些器物貌似无意的描写实则是在暗流涌动地推动着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着主要人物的命运。第四章:探讨《红楼梦》中崇尚自然、重生、以器传悲的器物美学思想。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下,对具有“百科全书”美名的《红楼梦》从器物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是使古树开新花,也是为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由来,揭示一个传统的源头。
【关键词】:红楼梦 器物 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6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8-10
  • 二、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10-13
  • 三、明清器物观念发展的背景13-16
  • 第一章 《红楼梦》中的器物16-21
  • 第一节 华服16-18
  • 第二节 美器18-19
  • 第三节 雅具19-21
  • 第二章《红楼梦》中的器物与人物形象的刻画21-32
  • 第一节 借器物刻画人物性格21-25
  • 一、服饰透露个性21-23
  • 二、药的冷与热23-25
  • 第二节 由器物表达等级制度25-27
  • 一、饮食器具25-26
  • 二、丧事用品26
  • 三、省亲别墅26-27
  • 第三节 通过器物的描写表达人物关系、人际之情27-29
  • 一、红麝串27-28
  • 二、蔷薇硝28-29
  • 第四节 通过器物传达人物细微的内心情感29-32
  • 一、居室摆设29-30
  • 二、定情信物30-32
  • 第三章《红楼梦》中的器物与小说情节结构设置32-37
  • 第一节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2-34
  • 一、通灵宝玉32-34
  • 二、绣春囊34
  • 第二节 暗示人物命运34-37
  • 第四章《红楼梦》中的器物美学思想37-43
  • 第一节 崇尚自然37-38
  • 第二节 重生——养生与乐生38-40
  • 第三节 以器传悲40-43
  • 一、“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40-41
  • 二、手帕41-42
  • 三、鸳鸯宝剑42-43
  • 结语43-44
  • 致谢44-46
  • 参考文献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峰;;黛玉恋花[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2 戴敦邦;;宝玉黛玉[J];红楼梦学刊;1986年01期

3 枫亭;由黛玉引起的思考——看《红》琐谈(续)[J];电影评介;1988年02期

4 笑笑;;黛玉那样的女子[J];北方人(悦读);2008年Z1期

5 张亚平;;黛玉[J];宝藏;2011年09期

6 吉水;;黛玉和花[J];雨花;1999年05期

7 孙敏强;试论黛玉形象的写实性和写意性[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侯国平;黛玉开会[J];南风窗;2002年07期

9 马凤华;黛玉之病的文化解读[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10 马凤华;黛玉之帕摭谈——一个生活物件的文学妙用[J];南都学坛;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祥;;辽海讲坛第二十一讲 《红楼梦》人物漫谈:宝玉和黛玉[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2 卫佳;;游走在灵与理之间——宝玉矛盾性格的启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季芳;;“还不是你自己愿意了的”——论《红楼梦》是一出欲望悲剧[A];东方丛刊(2002年第2辑 总第四十辑)[C];2002年

4 俞晓红;;《红楼梦》玉意象与文化蕴涵[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兴义市教育局 林恩国;浅评“黛玉之死”[N];贵州民族报;2014年

2 主任医师 胡献国;从黛玉进茶谈茶忌[N];中国老年报;2004年

3 ;黛玉“裸死”遭网友质疑[N];南方日报;2010年

4 ;注重黛玉内心的敏感和要强[N];中国艺术报;2005年

5 陈苗青;林黛玉的世界[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千娇百媚舞婆娑[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1年

7 王志武;“钗正黛次”说[N];光明日报;2005年

8 吴革;宝玉摔玉的法理辨析[N];法制日报;2007年

9 许雯丽;六盘水文学院作家讲座系列《灵感与写作》[N];六盘水日报;2010年

10 王彬;怡红公子的炫服与辫子(下)[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翔;经典在当下的命运[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丁俊;翻译美学视角下黛玉情美的英译再现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6年

3 柯元桂;《红楼梦》的器物美学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赵蕾;宝黛钗与下人关系对比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3年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的器物美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1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e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