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陈丹燕少女文学写作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6 11:03

  本文关键词:陈丹燕少女文学写作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属于重要分支。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文学革命”旗帜高张,无数仁人志士为建设新的、“人的文学”呕心沥血。在这中国新文学的蓬勃发展时期,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滥觞是最生机蓬勃的支线之一;在这儿童文学奠基时期,最坚实的基础当属由周作人、鲁迅、郑振铎等人从西方引介的“儿童本位”的观念;虽然日后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轨迹如波浪般起伏不定,“儿童本位”这条脉络也随之忽明忽暗,但始终没有消失。可以说,一定时期儿童文学创作对于“儿童本位”观念的态度决定了该时期儿童文学的发展状态和成果水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青少年文学的诞生就是新时期中国“儿童本位”潜流外显的表现之一,在这股潮流中,还伴生了“成长小说”“少女文学”等儿童文学分支,中国的儿童文学开始朝真正的“人的文学”走出更为成熟稳健的步伐。本论文通过研读陈丹燕“少女文学”作品的文本,扣住作者对于“儿童本位”观念的继承发展,旨在研究其对于中国青少年教育和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价值。笔者试图从陈丹燕“少女文学”的创作主题、形象塑造和叙事策略三大部分进行分析,在“儿童本位”的主线旁侧,分别研究其文学创作特点,为中国新时期青少年文学乃至女性文学的发展建设和青少年儿童文学的思想升华寻求有利价值。在对陈丹燕“少女文学”的创作主题研究之中,笔者将重点落在其基于“儿童本位”价值观的题材创新和观念突破;在对其创作形象的研究中,关键视点在于对中国新时期社会中出现的特殊儿童“弱势群体”的书写;在对其叙事策略的研究中,笔者主要从“叙事类型”、“叙事视角”、“叙事心理”三个方面探陈丹燕在创作“少女文学”中对于叙事策略的创新尝试及其意义。
【关键词】:少女文学 儿童本位 弱势群体 内倾型叙事 代偿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绪论10-19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0-16
  • (一)中国“少女文学”概念发展10-12
  • (二)中国“少女文学”写作发展12-14
  • (三)对于“少女文学”以及陈丹燕“少女文学”写作的研究发展14-16
  • 二、研究现状16-17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7-19
  • (一)研究思路17-18
  • (二)研究方法18-19
  • 第一章 陈丹燕“少女文学”的主题开掘及其价值19-34
  • 第一节 突破儿童文学创作禁区21-27
  • 一、正视“性意识”发展21-25
  • 二、反权威书写25-27
  • 第二节 细描少女成长心理27-30
  • 第三节 针砭当代教育之弊30-34
  • 第二章 陈丹燕少女文学的形象塑造及其价值34-42
  • 第一节“非常女孩”群像35-40
  • 一、家庭变故中的单(失)亲少女35-38
  • 二、生存困境中的留守少女38
  • 三、“灵魂失守”的异乡少女38-40
  • 第二节 历史困境中的独生女40-42
  • 第三章 陈丹燕少女文学的叙事策略及其价值42-54
  • 第一节 另一种写实——内倾化叙事42-44
  • 第二节 填补时代鸿沟——“跳角”叙事44-50
  • 一、视角补充——“代为传声”45-49
  • (一)孤寂的“少女之声”46-47
  • (二)尴尬的“老师之声”47-48
  • (三)苦涩的“母亲之声”48-49
  • 二、视角对比——“历史评判”49-50
  • 第三节 身份寻回与理想寄托——“代偿叙事”50-54
  • 一、“代偿”心理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作51-52
  • 二、“代偿机制”:跨越时空的青春共鸣52-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8
  • 后记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赖雅琴;赵芬;;论陈丹燕上海系列散文[J];文学教育(中);2011年05期

2 何绚;午夜的尖叫消逝于白日——解读陈丹燕《鱼和它的自行车》[J];当代文坛;2003年05期

3 陈粤梅;;介绍陈丹燕的长篇力作《慢船去中国》[J];全国新书目;2003年10期

4 陈丹燕;城与人——陈丹燕自述[J];小说评论;2005年04期

5 周颖菁 ,陈丹燕;快乐涨满心灵的时刻——陈丹燕访谈录[J];小说评论;2005年04期

6 ;陈丹燕作品目录[J];小说评论;2005年04期

7 学敏;;陈丹燕首部寻根作品面世[J];出版发行研究;2011年03期

8 董晓霞;;追忆消逝的“华丽”——论陈丹燕散文集《外滩影像与传奇》[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王雪缙;;陈丹燕的“上海人心态”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林金荣;;关于《上海的风花雪月》[J];全国新书目;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晋瑜;陈丹燕:生命中最好的十年给上海[N];中华读书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滢莹;陈丹燕:在行走中追寻自我[N];文学报;2010年

3 筱妮;陈丹燕再为上海女性立传[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4 石剑峰;陈丹燕 这座城市,我能写的都写了[N];东方早报;2008年

5 石剑峰;我们会想念曾经市井的外滩[N];东方早报;2008年

6 杨葵;陈丹燕的上海[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张莉;陈丹燕:如何讲述上海故事[N];北京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张滢莹;陈丹燕:作家的进步以否定自己为前提[N];文学报;2012年

9 早报记者 潘妤;“造反派”也曾保护和平饭店[N];东方早报;2012年

10 记者 孙行之;上海无法告别[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楚楚;论陈丹燕的上海城市书写[D];吉林大学;2015年

2 陈溪;陈丹燕少女文学写作的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管婷婷;陈丹燕笔下的上海书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闫雅琪;文化视野下的陈丹燕儿童小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乔雪;论陈丹燕都市少女小说的叙事艺术[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6 赵静;“上海梦”的契合与差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陈丹燕少女文学写作的价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16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16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a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