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范成大纪行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7 18:00

  本文关键词:范成大纪行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论文以范成大的纪行诗为主体,探究范成大纪行诗的发展轨迹,主要包括范成大纪行诗的初步尝试及定型,范成大纪行诗的新变,范成大的纪行诗对其晚年诗歌创作的影响这三个方面。此外,把范成大的纪行诗看作范成大所有著述中的一部分,探究范成大纪行诗对其其它著述的影响,以及范成大的诗歌、笔记与方志著述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典型意义。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集《北征集》是南宋使金纪行诗的一部分,其诗歌形式的统一和诗歌数量的众多都在南宋使金诗中独树一帜,且对后世的使金诗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范成大在创作《北征集》之前也写过一些纪行诗,这些早期纪行诗的创作也在诗歌形式上对《北征集》产生了一些影响。开创纪行诗空前局面的杜甫也对范成大的纪行诗创作有所影响,范成大继承了杜甫纪行诗的组诗形式和整齐的诗体形式,但更多的是对杜甫的变化和突破,具体表现为:一、更充分地使用了诗注;二、纪行诗的内容更加丰富;三、在感情抒发上较为曲折,等等。作为范成大使金文学的一部分,《揽辔录》与《北征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然也有区别,两者的对读,可以看出范成大对不同文体的分工意识。在确立了《北征集》这一纪行诗的写作范式后,范成大并没有在之后的纪行诗创作中延续这一创作范式,而是在诗体、诗题、诗歌内容的选择、诗歌风格方面都有很多变化。《南征小集》在作诗数量上有所减少,诗歌也不再具有整齐的形式,具体表现为:多种诗体、一题多韵、说明性的长题以及诗注的缺席。诗歌也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直接自由的抒情,以铺叙为主的五言古诗以及清新平易的诗风。《骖鸾录》作为诗人第一部具有私人意义的笔记被倾注了很多心力,一方面它承担了诗歌的部分功能,如诗注的纪行和解释功能,让纪行诗与笔记有了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它容纳了比诗歌更多的内容,如:故人相会,故地重游,分离感情,商旅之病,等等。这里我们看到范成大纪行诗与笔记之间关系的改变,也对范成大的不同文体的分工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征小集》没有相应的笔记,诗注重新回归,并表现为线性纪行的特点。在诗体方面,继承了《南征小集》五言古诗的铺叙手法,在诗体上五七言兼擅,是范成大诗歌丰富性和诗艺精进的表现。同时,诗歌内容也极富特色,不仅有丰富的三峡诗,还有富有边域风情的农事诗和风土诗。在诗歌表达上,注意借鉴地方语言的形式,写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竹枝歌。《石湖蜀中诗》中诗人对于出蜀路线的选择体现了其求新的意识。诗注也因为所写事物的不同而富有人文内涵。在诗歌选材方面较为丰富,有描写自然及人文景观的诗,有描写现实民生的诗,有描写蜀中风土风物的诗,还有送别诗、酬赠诗及其它。在诗歌风格方面也显得轻松平淡。纪行诗与笔记的关系方面,表现为笔记对诗注的补充以及诗注与笔记的互相阐释。范成大在创作纪行诗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习惯,对其晚年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具体表现为:对地方风物的描写、对地方语言的运用以及对诗歌形式的继承。范成大写作纪行诗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其诗歌,对范成大的其它著述也有一些影响,如《吴郡志》与《桂海虞衡志》中地方特色的凸显以及体例的创新,等等。范成大的纪行诗连同他的其它著述,在当时具有典型意义。
【关键词】:范成大 纪行诗 《南征小集》 《西征小集》 《石湖蜀中诗》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绪论11-20
  • 一、选题缘由与概念界定11-15
  • 二、范成大纪行诗研究综述15-17
  • 三、研究方法与意义17-18
  • 四、篇章安排18-20
  • 第一章 范成大纪行诗的初步尝试及定型20-44
  • 第一节 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20-23
  • 一、南宋使金诗的创作背景及概况20-21
  • 二、范成大的使金纪行诗21-23
  • 第二节 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继承23-26
  • 一、《北征集》之前的纪行诗23-24
  • 二、对杜甫纪行诗的继承24-26
  • 第三节 范成大纪行诗对杜甫纪行诗的突破26-35
  • 一、范成大更充分地使用了诗注26-30
  • 二、范成大的纪行诗内容更加丰富30-33
  • 三、范成大纪行诗在感情抒发上较为曲折33-35
  • 第四节 《北征集》与《揽辔录》的联系与不同35-43
  • 一、《北征集》与《揽辔录》的联系35-37
  • 二、《北征集》与《揽辔录》的不同37-43
  • 小结43-44
  • 第二章 范成大纪行诗的新变44-76
  • 第一节 新变上部——《南征小集》44-56
  • 一、作诗数量的减少及原因44-46
  • 二、统一的形式被打破46-47
  • 三、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47-52
  • 四、《南征小集》与《骖鸾录》的联系与分工52-56
  • 第二节 新变中部——《西征小集》56-65
  • 一、诗歌形式的变化56-58
  • 二、极富特色的三峡诗58-60
  • 三、富有边域风情的诗歌风貌60-63
  • 四、对西南地区语言的借鉴63-65
  • 第三节 新变下部——《石湖蜀中诗》65-74
  • 一、出蜀路线及诗文创作的拟与避65-66
  • 二、诗注的扩充及人文性的凸显66-69
  • 三、自由丰富的诗歌选材69-72
  • 四、轻松平淡的诗风72-73
  • 五、《石湖蜀中诗》与《吴船录》的联系73-74
  • 小结74-76
  • 第三章 范成大纪行诗对其晚年诗歌及其笔记方志的影响76-86
  • 第一节 对范成大晚年诗歌的影响76-82
  • 一、地方风物的描写77-79
  • 二、地方语言的运用79
  • 三、诗歌形式的继承79-82
  • 第二节 对范成大笔记与方志的影响82-85
  • 一、地方特色的凸显83-84
  • 二、著述体例的创新84-85
  • 小结85-86
  • 结语86-91
  • 参考文献91-93
  • 致谢9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宏业;范成大出使金国所作诗艺术蠡测[J];晋阳学刊;1997年06期

2 姜逸波;范成大“使金”诗的爱国思想[J];湘潭大学学报(语言文学);1985年S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燕;范成大开府时期诗歌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李芳;范成大行旅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3 张树峰;范成大使金诗文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4 付晓琪;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霞;陆游、范成大的巴渝诗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成少波;南宋使金诗考论[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范成大纪行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3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c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