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叶广芩小说女性人物论

发布时间:2020-04-26 03:39
【摘要】:本文试图从女性人物类型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我”、女性人物身上的文化印痕三个方面梳理叶广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探索作家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学价值和思想意义。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讨论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简要概述选题意义和目的。第二部分是国内外研究综述。目前,研究叶广芩的国外成果只有一篇,国内研究成果从专著和文献两个方面进行综述。第三部分是简单介绍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对叶广芩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类分析。将叶广芩七部中长篇小说里的女性人物大致分为封建没落贵族、传统平民女性、战争下的牺牲品三种类型。封建没落贵族中既有封建文化的守护者又有出逃者,表现出新旧两种文化下的矛盾冲突。传统妇女在时代的交替变化中也呈现出两种对立的现象,即男权社会的牺牲者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者。中日战争中产生了两类特殊的女性人物,亲历战争的有慰安妇和核爆幸存者,以及战争后遗留在中国的日本孤儿。深受中国“仁义礼智信”教育思想的日本残留孤儿回归到日本社会后,体现了中日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第二章,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我”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家族小说中的“我”有女童和成年双重视角,叶广芩将自己的童年经历和下乡经历通过“我”呈现。日本故事中的“我”有两个身份,在日本留学时的“我”对战争有了更为客观清晰的认识;为照顾在日本的丈夫而当家庭主妇的“我”则在平常普通的日子中寻找到生活中的不平凡。将“我”和现实中的叶广芩进行对照,发现“我”其实就是叶广芩以自己人生轨迹为蓝本进行艺术加工后的人物。“我”出走时的不舍恐惧和归来时的失望复杂与作者本人对故乡的情感是相通的,呈现出独特的情感倾向。从叶广芩的“自我”到小说中“我”的“超我”,是作家用“我”呈现出来的自我意识的转换,在女性人物“我”身上得到了补偿性满足。第三章,对叶广芩小说中女性人物身上呈现的文化进行分析。满族文化、儒家文化、日本文化都在女性人物中有所体现。小说中的满族女性人物在政治、婚姻、家庭地位上和汉族女子有所不同,表现了其在男权文化中自我身份认知的断裂。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的女性人物有为革命献身的三格格、讲究礼仪的七格格金舜铭、坚守封建等级制度的瓜尔佳母亲和二娘张氏。从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人物和日本文化视野中的中国移民看中日文化视野中的女性人物之间的差异。结语主要总结了叶广芩小说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女性人物背后是对贵族和平民冷静的审视,是对传统家族文化的寻回,是对中日文化差异的客观叙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庆超;;叶广芩抗战书写的新向度[J];民族文学研究;2019年02期

2 徐翔;;叶广芩动物题材小说的生态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12期

3 阎晶明;;“我是北京的孩子”——《去年天气旧亭台》的“北京”表达[J];读书;2017年01期

4 徐翔;;行走的文学生态——解读叶广芩《老县城》[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5 薛晓霞;;论叶广芩小说中理想人格的当代意义[J];小说评论;2017年01期

6 路艳霞;;叶广芩:北京变了,我的乡愁如故[J];共产党员(河北);2016年26期

7 潘超青;;历史视域下的伦理感怀与人文意识——叶广芩写作的多维度观照[J];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05期

8 吕洁;;来自秦岭腹地的生态呼唤——叶广芩的动物叙事解析[J];芒种;2017年22期

9 罗宾·吉尔班克;胡宗锋;;黄土地上的硕果:陕西作家[J];美文(上半月);2016年12期

10 詹未明;;论叶广芩小说中的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J];北方文学;201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邹小凡;;访著名编剧叶广芩:重述北京流散的记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201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侠;叶广芩:与大自然和旅游已结缘多年[N];中国旅游报;2019年

2 文珍;叶广芩《耗子大爷起晚了》:教我们人世间的最初之爱[N];文艺报;2019年

3 马金龙;叶广芩:让生态小说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N];中国民族报;2018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张君成;叶广芩:旧时京味今时景[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6年

5 满族 赵伯仁;平静的北京,平静的叶广芩[N];中国艺术报;2017年

6 记者 王觅 李晓晨 黄尚恩;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丰富多彩[N];文艺报;2017年

7 采访人 张中江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特约记者;叶广芩:老北京记忆的追寻之旅[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金莹;叶广芩:京城有旧梦[N];文学报;2016年

9 本报记者 舒晋瑜;叶广芩:人生凄凉,但我注入了温情[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0 宋庄;叶广芩:挂职是创作最好的养分[N];工人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君竹;叶广芩小说女性人物论[D];重庆三峡学院;2018年

2 李文丽;叶广芩小说艺术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3 余红;节制开阔的中年叙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4 田胜男;叶广芩小说创作中的地域文化书写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5 张帆;叶广芩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D];江南大学;2019年

6 王东梅;论叶广芩创作中的“寻根”意识[D];南昌大学;2018年

7 谈茜桐;叶广芩家族小说与现代文学传统[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尹光源;叶广芩家族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9 马飞;叶广芩小说中的原型建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马佳;论叶广芩小说中的悲剧意蕴[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41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41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