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阿来长篇小说的藏地历史书写

发布时间:2020-05-10 23:38
【摘要】:阿来是新世纪以来藏地书写的代表作家。其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坚持以藏地历史为写作题材,展现了深广的藏地历史图景。《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为蓝本书写了格萨尔史诗故事以及传统说唱艺术在当下的传承困境。非虚构文学作品《瞻对》则描摹了藏地在清朝至民国时期矛盾交织的近代历史。《尘埃落定》与《空山:机村传说》通过对藏族官寨及村庄的描写折射出藏地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与变迁。阿来并没有局限于对藏地历史的陈述,而是通过历史书写使得藏族文化的底蕴得到凸显,同时在其作品中呈现出了广阔的批判视野。他不仅对本民族的历史进行自观与反思,还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现代化进程,表达了作家对人类普遍问题的深入探究与思考。本文除绪论与结语之外,分四章对阿来藏地历史书写的特色进行阐述。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阿来藏地历史书写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对阿来作品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以时间顺序梳理了阿来藏地历史书写的内容。阐述其小说中呈现的对远古藏族历史的追溯、清朝治理下矛盾丛生的藏区历史以及辛亥革命以来百年藏地变迁史。第二章考察阿来在历史语境中呈现的民族文化。这种民族文化随着历史的前进逐渐消逝。阿来在其作品中体现出挽歌情调的同时也对藏地乡土自身包蕴的文明建构性寄予希望。第三章阐述了阿来对藏地历史的自观与超越。阿来提出藏地历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他对旧有的政治制度及宗教世俗化倾向提出批判。同时他以一种超越的眼光看待藏地历史,反思整个国家经历的政治事件,思考当下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第四章从形式方面对阿来的历史书写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其讲述历史的多重视角,其次分析了阿来从虚构到非虚构的创作转变。结语部分进一步阐明了阿来书写藏地历史的四个鲜明特色,并分析了阿来的创作对于“中国经验”文学叙事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进;李梓铭;;英语世界阿来作品的译介与传播[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2 张莉;;“奇异的经验”与普遍感受——阿来与他的文学世界[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3 陈思广;;阿来诗歌的意义——读《阿来的诗》[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4 梁海;;“我只感到世界扑面而来”——阿来创作论[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5 谢有顺;;谈阿来作品的超越性——在阿来作品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6 刘大先;;作为世界主义者的阿来[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7 何向阳;;万物有灵,且平等——阿来小说中的自然观[J];阿来研究;2019年01期

8 吴道毅;;重建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坐标——论阿来的文学观念与文学批评[J];天津社会科学;2019年01期

9 艾里香;;心灵的思考——读《大地的语言:阿来散文精选集》[J];杭州(周刊);2019年08期

10 张建锋;杨倩;;阿来的少年情结与藏地少年成长书写[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驰;;读阿来《三只虫草》有感:春天里醒来的精灵[A];2015首届全国虫草会议暨冬虫夏草产业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5年

2 张学昕;;孤独“机村”的存在维度——阿来《空山》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南帆;;美学意象与历史的幻象——读阿来的《空山》[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梁海;;“小说是这样一种庄重典雅的精神建筑”——作家阿来访谈录[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5 阿来;姜广平;;“我是一个藏族人,用汉语写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5)[C];2011年

6 廖全京;;存在之镜与幻想之镜——读阿来长篇小说《尘埃落定》[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7 禹权恒;;探赜历史与照亮现实——阿来《瞻对》的一种读法[A];世界华文创意写作协会高峰论坛(2016-2017)会议论文合辑[C];2018年

8 李大鹏;;沉重的叹息——评《遥远的温泉》[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9 陈金生;;办馆要体现地方特色——筹建普陀博物馆的几点体会[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许e,

本文编号:265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5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8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