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视野中的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1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起
2 研究综述
3 研究思路
第1章 “行孝以弘道”与《苦孝说》
1.1 儒家思想统治下的社会文化环境
1.2 张竹坡家世环境
1.3 行孝与《苦孝说》
第2章 “书论以明世”与《非淫书论》、《寓意说》
2.1 史公文字与《非淫书论》
2.2 讽谏以寓——《寓意说》
第3章 八股文法与《冷热金针》
3.1 围绕科举形成的八股文化
3.2 对题旨的重现
3.3 结构论
3.3.1 对偶式结构
3.3.2 穿插式结构
3.4 节奏的安排
3.4.1 入笋
3.4.2 脱卸
3.4.3 起结
第4章 “必也正名乎”与主题再阐释评点策略
4.1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主题再阐释
4.2 前人小说评点中的主题再阐释
4.2.1 金圣叹对《水浒传》的主题再阐释
4.2.2 毛纶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主题再阐释
4.3 主题再阐释评点策略的影响及意义
4.3.1 社会文化道德匡正
4.3.2 文本解读多元化
4.3.3 文学作品传播与流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越;;张竹坡《苦孝说》写作缘起新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8年05期
2 王昊;;张竹坡评点小考一则[J];珠江论丛;2016年02期
3 周想成;李士金;;空空道人评点《红楼梦》第一回文化创意思想述论[J];北方文学;2017年29期
4 吴敢;;张竹坡研究综述[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罗德荣;张竹坡写实理论的美学贡献[J];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06期
6 吴敢;;张竹坡扬州行谊小考[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7 吴敢;;张(志羽)与张竹坡——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之一[J];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02期
8 李茂肃;;张竹坡及其对《金瓶梅》的评点[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9 吴敢;;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概论[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薛亮;;谈《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兼言;;张竹坡论环境与人物性格[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六辑)[C];1992年
2 戴维特·罗依;王汝梅;张晓洋;;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六辑)[C];1982年
3 张媛;;论张竹坡、金圣叹小说批评之异同[A];水浒争鸣(第十三辑)[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小平;《三峡书简》读札[N];文艺报;2017年
2 阮国华;三百多年前的“微信朋友圈”[N];中华读书报;2018年
3 特约记者 杨思恬 吴洁 尚庆迎 魏朝星;铜山将名人场馆打造成公共文化舞台[N];徐州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弘凌;儒家思想视野中的张竹坡《金瓶梅》评点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冷雪梅;文龙《金瓶梅》人物评点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红娟;张竹坡的小说美学观[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馨月;以接受美学视角看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D];吉林大学;2008年
5 程懂丽;《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人物评点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杜鹏飞;《金瓶梅》《红楼梦》的小说道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7 农美芬;张竹坡的小说批评范畴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8 曾志松;张竹坡评点《金瓶梅》之名号批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贺根民;张竹坡、文龙《金瓶梅》人物批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晓军;张竹坡叙事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2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29402.html